成都新添一個“中字頭”昆蟲館
23日,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四川)在位于新津的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舉行開館儀式。記者了解到,這是新津與中國農業大學在合作共建四川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后,在植物保護領域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百年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四川),位于新津區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內,總面積1000㎡,其中,展陳面積為800㎡,標本庫房面積為200㎡,是集科普、教育、文化及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昆蟲展館。
在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四川)內,珍藏著可追溯至1857年的古老標本,距今已有168年的歷史,館內收藏量近萬份,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7000種昆蟲的模式標本。
展館內設有昆蟲多樣性、昆蟲的結構與功能、昆蟲文化與學科歷史等多個展廳等,采用現代化展覽技術和交互裝置,通過展示昆蟲標本、模型、化石與琥珀以及活體昆蟲生態缸等豐富展品,展現了西南地區昆蟲資源的多樣性和獨特文化風貌,為市民打開了認知昆蟲的新視野。
同時也為廣大學子及科研工作者搭建了一個專業的學習與研究平臺,有力促進了科學探索與知識創新。
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昆蟲學研究資源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四川)配備有一流的設施與設備,設有研究區域、存儲設備、展示設施及互動體驗裝備。這些配置不僅為科研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還能讓公眾科普教育與科研深度融合,發揮出更大價值。
據中國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昆蟲系主任、昆蟲博物館館長劉星月介紹,四川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和生物多樣性大省,擁有青藏高原部分區域及橫斷山等昆蟲多樣性熱點,這也為昆蟲館的拓展提供了條件。期待能通過中國農業大學昆蟲館(四川)進一步推進成都及四川地區的科普工作,提升更多市民群眾對昆蟲及生態環境的認知、熱愛與保護意識。
未來,展館也將深化功能,擴大影響力,推動昆蟲學及相關領域的繁榮發展,促進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雷浩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