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兩會融觀察|新興產業增長20%以上 四川何以賦能
“2024年,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無人機、核技術應用等新興產業增長20%以上。”在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興產業的亮眼成績,成了熱議話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擁抱新技術、新模式,用數智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無疑是企業的“最優選”。
“為順應工業4.0時代發展大勢,我們聯合先進制造企業和高校等合作伙伴,瞄準智能釀造、智慧生產,運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推進白酒產業AI機器人的研發和升級應用,打造數智化轉型領航示范工廠。”四川省人大代表、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唐棟良認為,傳統產業只有推動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才能持續增強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瀘州老窖實現“智轉數改”機器人釀酒。瀘州老窖供圖
除了推動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人工智能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新引擎,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產業主賽道。目光投向四川省德陽市,作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這里創新勢頭很足。
“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技術創新,企業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優化了生產流程,還為公司提供了更高的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四川省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成都)共享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邵玉輝希望繼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高端裝備智能制造。他建議,支持德陽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數字化研發平臺,建設燃氣輪機行業知識庫AI大模型,賦能燃氣輪機關鍵部件等高端材料研發,支撐高端燃氣輪機“國之重器”鞏固領先優勢。
據媒體報道,四川目前已擁有人工智能領域企業1100余家,集聚國家杰青等頂尖人才領銜的優勢創新團隊24個,電子科大、中電科29所等高校院所研發實力在全國處于第一方陣。
國內首個葉片加工無人車間及首條黑燈產線。東方電氣供圖
“我們在新興產業的增長上取得這樣的成績,是蓄勢而發。”邵玉輝說,2024年,人工智能被列為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在創新的最前沿,他能感受到全省以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技術創新、應用場景、人才培育、行業治理、行業標準方面發力,加快補齊產業生態、投融資等方面的短板,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為了把“人工智能+”上升到行動層面,四川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角度,可以說基本形成覆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創新發展體系,做到了從局部到整體的同步發力。
由“點”出發,聚焦人工智能關鍵細分領域,以“清單制+責任制”推動落實,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順“鏈”而為,著眼人工智能產業協作配套,打造產業鏈供需對接、技術服務的線上人工智能“超市”,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建圈強鏈。
全“面”發力,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分別在成都、綿陽、自貢3地啟動建設首批芯片、機器人、無人機等3個創新型的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德陽智能油氣裝備、南充智能真空裝備、瀘州智能釀造、樂山智能晶硅光伏、宜賓智慧新能源、達州先進計算等8家省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提升區域協作水平。
“人工智能將為四川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四川省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復民說,從去年發布的人工智能“四川方案”——《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總體工作方案(2024—2027年)》來看,不僅期望推動本地經濟建設,更希望四川在全國的人工智能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這對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全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貢獻力量。”
“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優勢,四川還應利用先進AI技術,包括算力和行業大模型賦能產業發展,挖掘更多典型場景,推動傳統制造業、交通等行業的轉型升級。目前,人工智能應用還處于初步階段。”沈復民認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爆發點在于行業應用。2025年,應重點推動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等各行業的規模化應用,這將是未來發展的發力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