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娃吃釋迦果被堵住氣管 醫生“拆彈”救命
醫生提醒:春節看護好孩子進食
一枚圍棋子大小的果核嗆入氣管,險些奪走2歲1個月大的娃娃的生命!
近日,來自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的男童阿乙(化名)在家里吃釋迦果時,不慎將果核吸入氣道導致窒息,當地醫院多次嘗試為其手術取出果核,但都失敗了。
阿乙經長途轉運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后,在該院的努力下,成功將異物取出,阿乙轉危為安。
危在旦夕
果核卡在右肺主氣道
1月15日16點50分,長途跋涉了400多公里的救護車呼嘯著趕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早已等候在兒科大樓門口的醫護人員立即將阿乙和呼吸機、監護儀器等轉運到兒童重癥監護室。
病歷記錄顯示,此時距離阿乙發生異物卡氣道窒息已經過去了一天多。期間,他一直靠插管借助呼吸機才能通氣。
此前的檢查結果顯示,果核卡在了阿乙右肺的主氣道開口處,堵塞管腔接近95%。阿乙在當地醫院先后接受了硬質支氣管鏡和纖維(軟式)支氣管鏡等檢查和手術,但都因果核大且十分光滑,未能取出。
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后,阿乙在氣管插管下有明顯的呼吸費力情況,右肺呼吸音完全消失。
患兒危在旦夕,醫院呼吸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醫師立即集結會診,決定再做一次支氣管鏡手術,嘗試取出異物。
手術成功
果核“轉”個方向被取出
這次手術由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鄭忠梅副主任醫師掌“鏡”。術中發現,右主支氣管開口處的黑色果核已經完全將患兒的氣道堵塞,而且非常光滑,鉗子幾乎不可能夾住。醫生決定嘗試使用異物籃將果核“撈”出來。
吸取了此前當地醫院手術未能取出果核的教訓,鄭忠梅醫生決定先兜住異物,并“轉”個方向。在醫護的默契配合下,她操作器械小心地調整位置,一點點將長橢圓狀的果核在氣道內調整為豎向后,慢慢將異物局部卡入氣管導管,最終順利地讓異物入籃。
但此時,又有一個新的難題擺在醫生面前:患兒處于麻醉狀態,要依靠氣管插管才能維持通氣。但這顆果核太大,無法通過氣管插管取出,要想取出異物,必須連同氣管插管一起拔出才行。
這可怎么辦?手術團隊與麻醉團隊商量后決定,先將異物和氣管插管同時取出,再由麻醉醫師立即再次行氣管插管,但這個過程中兩個團隊必須默契配合,操作需要在數秒內完成,不然患兒就會窒息。
拔管、插管一氣呵成,麻醉醫師黃振華不負眾望,干凈迅速地完成了氣管插管再次置入,這顆折磨了阿乙一天多的果核終于被完整取出。
手術團隊繼續用纖維(軟式)支氣管鏡進行了探查,主氣道、左右支氣管均未再發現異物,但雙下肺見大量分泌物及痰栓,于是又進行灌洗治療。20時15分,這臺手術順利結束,全程僅持續35分鐘。
目前,阿乙已順利出院。
醫生提醒:
春節臨近,
家長應看護好兒童進食
鄭忠梅醫生表示,春節將近,家長在兒童進食時應隨時看護,并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的時候不要大笑、打鬧,減少嗆入機會。避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或玩耍一邊進餐,進食時提醒孩子細嚼慢咽。吃帶骨頭、刺、果核的食物時,要提醒孩子剔除異物,避免誤咽誤吸。(王歡 彭懿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