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四川金融業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4年11月末,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簡稱“四川金融監管局”)指導,四川省銀行業協會、四川省保險行業協會、川觀智庫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金融“五篇大文章”專題調研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歷時約一個月,調研團隊走田園、進工廠,深入挖掘四川金融業以高質量發展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的系列探索與實踐成果。
服務科技創新 深耕科技金融
2024年,四川鼎佳億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在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廠房、拓展儲能新項目,開啟發展新篇章。為更好服務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中國銀行內江分行主動上門、摸底調研,為企業量身定制“專精特新貸”組合方案,及時發放1000萬元貸款,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提供超60億元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助力園區啟航。前期建設成形起勢后,園區又與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合作創設“Bio產業貸”,為入駐的成長期科創企業批量提供貸款支持。
近年來,四川金融系統不斷創新機制和產品,引導更多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關鍵領域。工商銀行成都分行目前已形成“1家科技金融中心+4家科技支行+40個‘頭雁’網點”的服務體系;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積極參與四川“天府科創貸”和成都“科創貸”等科技貸款支持項目,打造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專屬融資方案與“科技研發貸”等特色產品;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運用“資信紅綠燈”等數字化工具幫助科創企業對海外買方進行資信調查,并提供全流程伴隨式保障服務。
服務科技創新,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科創體系。當前,四川正推動落地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達成意向落地規模60億元;同時,積極探索“股債貸保”聯動試點,為科創企業提供高效精準的服務和完善的政策支持。
創新綠色金融 守護綠水青山
2025年1月15日,云南通威二期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現場,高純晶硅產品正源源不斷地打包入庫……這一綠色項目的順利推進得益于來自四川的銀團支持:2024年3月,由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等17家銀行組成、總貸款規模達50億元的銀團正式組建,護航項目推進。這是四川金融業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縮影。
為解決項目識別與評估的問題,四川專門建立了“綠色項目庫”制度,并積極推動成都市申建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先后確定成都市新都區、廣元市、南充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宜賓市、攀枝花市為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
四川金融監管局還會同中共四川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等部門出臺《四川省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工作方案(2024—2026)》等政策文件。四川各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多項綠色金融產品實現“零的突破”: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為“天府森林四庫”建設項目主體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綿陽市商業銀行創新設計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產品,并辦理了一筆追加碳排放權質押擔保銀承業務;人保財險德陽市分公司簽發德陽市首張綠色建筑性能責任保單等。
聚焦民生關切 落實普惠金融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去自貢賞彩燈被不少人納入新年出游計劃。
精美彩燈背后是普惠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故事。近年來,工商銀行自貢分行累計為自貢50余戶重點彩燈企業提供本外幣結算服務,支持彩燈企業“走出去”,并針對企業特點專門開發“彩燈文化貸”。
如今,扶小助微、惠企支農已成為四川金融業的統一認識和自覺行動。
2024年,四川金融監管局聯合相關部門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落地落實,先后派出368名干部,推動銀行機構組建各級工作專班1902個,建立省、市、縣三級聯絡機制。
各金融機構精準匹配小微企業和“三農”客戶各類融資需求。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攜手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積極推動“糧易貸”“惠農快貸”等特色產品落地;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在“銀行+龍頭企業+農戶”產業精準幫扶的基礎上,持續支持大小涼山多家企業發展。
截至2024年末,四川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9.24%;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7.94%;3101個鄉鎮(街道)實現銀行網點全覆蓋、保險服務全覆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2024年,四川省農業保險累計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318.78萬戶次、2862.37億元,理賠支出47.12億元;18個市(州)已推出“惠民保”項目,7個城市落地定制型新型家庭財產保險,提供家庭風險保障超800萬戶次。
此外,聚焦關乎人民福祉的安居問題,多家在川銀行機構在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框架下,加快推動“白名單”擴圍增效、保交房、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為位于成都市雙流區的兩個項目投放超3.6億元貸款,用于上千套住房的修建;成都農商銀行金花支行向成都杰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授信5億多元,支持“錦和康城”1003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累計投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168億元,率先實現兩批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的投放。
布局養老金融 關愛銀發人群
成都市自2017年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以來,已實現重度和中度失能情形全覆蓋、參保群體全覆蓋,目前參保人群達1860萬人。
同時,成都也是全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先行試點城市。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市各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人數已達510.6萬人,繳費金額超過30.7億元。
針對養老金融,四川先行先試。2024年7月,四川金融監管局攜手相關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好四川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對養老保險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做了進一步細化。
適老化服務成為各家銀行的重點發力方向。民生銀行成都分行、四川銀行、成都農商銀行、長城華西銀行、四川天府銀行、遂寧銀行等均在網點設置了愛心服務窗口、配備輪椅等便利設施,推出手機銀行大字版等產品;興業銀行成都分行與成都市老年大學共建青羊校區,探索形成“金融+老年教育”融合發展經驗模式;中信銀行成都分行打造“幸福+”養老賬本,為老年客戶提供從賬戶管理到養老規劃的一站式服務。
保險機構則積極布局康養產業。在成都市溫江區,養老社區云集,國壽嘉園·成都樂境、泰康之家·蜀園、中國太平芙蓉人家康養社區、太保家園成都國際頤養社區均落子于此。中國平安居家養老項目則通過“保險+居家養老”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等服務。
擁抱數字金融 推動數智轉型
擁抱數字金融,通過數字化驅動轉型,四川各金融機構頻出實招。
在成都銀行數據中心,屏幕上實時滾動著各類金融數據,依托數據可視化工具可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廣發銀行成都分行聯手成都市總工會共同推動“職工普惠”APP電子錢包綜合金融業務開展;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為企業定制研發農資批發零售應用小程序;平安財險開發的手機APP“平安愛農寶”可對農作物全生長周期進行監測……數字生態下的“嵌入式”服務逐漸具象化。
2024年10月,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四川省2024年“數據要素×”典型案例清單,共計97個典型案例入選。其中,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新網銀行利用隱私計算技術,通過“數據可用不可見”方式,實現機構間風險聯防聯控,助力反欺詐工作的相關案例成功入選。
下一步,四川金融業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四川省情,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繼續提供差異化、多元化、綜合化的優質金融服務,為金融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4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