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椅村羌歌嘹亮 鄉村振興“好樣子”為何越來越好?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月3日,農歷正月初六,當天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立春。
萬物復蘇,熱鬧的春意在巴蜀大地隨處可見。在前往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的路上,一路車流較多,用時比往常多了十幾分鐘。
11點左右,跟隨一輛重慶牌照的汽車,記者的車輛駛離干路,山路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巨大的地圖,北川各個景區都被標注出來,而地圖的正中,正是此行采訪的目的地——石椅村。
如今,石椅村的產業發展更上臺階,人均收入超過8萬元,還帶動周邊共7個鄉鎮共同致富,“好樣子”為何越來越好?春節期間,川觀新聞記者走進石椅村,感受鄉村振興的強勁脈搏。
靠山吃山 一座羌山“吃出”多種業態
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羌寨還未“露頭”,嘹亮的羌歌已經飄進耳中。“一定是寨子里開始表演了,快點走。”剛剛進入石椅羌寨下面的停車場,幾位性急的外地游客正沿著石階向上攀登。
環顧四周,停車場幾乎沒有空位,其中不乏來自新疆、湖北、廣西等地的外地車輛,還有幾輛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
循著歌聲走進石椅羌寨的大門,迎面是一堆篝火,身著羌族服飾的大哥大姐正帶領幾名游客,一邊唱歌一邊繞著篝火跳沙朗“圈圈舞”。
熱情的羌族大姐笑聲爽朗,引得重慶來的張先生一家也情不自禁跟著跳起舞來。“上次來北川,還是2008年抗震救災的時候,這次帶家人來,心情卻大不一樣,主要是來感受獨特的民族特色。”張先生說。
隨著太陽升高,羌寨廣場里的人越來越多,臘肉香腸的攤位前很快擠滿了游客。據介紹,截至當天,春節假期石椅村已接待游客近萬人。
2009年,7戶農家樂組成統一經營的鄉村旅游聯合體,“石椅羌寨”正式開門迎客。到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5萬元,石椅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模范生”。2023年后,石椅村發展更上層樓,如今村里已有13個農家樂、12個民宿,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到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8萬元。
“羌族風情和高山水果是我們過去的優勢,而現在我們要換擋升級,要學習借鑒先進的設計理念,在風貌和細節上都要做到優秀,才能實現我們人均收入突破10萬元的目標。”石椅村黨支部書記陳愛軍說。
1年前,多位村民返鄉創業,將自家住宅改建為農家樂或民宿。當時村里定下了一個規矩:設計方案要和全村的風貌保持一致。而又過了1年時間,村里又多了一些外來的新面孔——由外地人投資或經營的民宿陸續開業。
生意最好的是位于山頂的亞日薩民宿,單價上千元的房間早已客滿,門前的車位里停著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成都、德陽等地的外地車輛。在該民宿運營方負責人徐洪霞看來,一方面要融入當地的特色,以羌族民居常用的石板、木材作為建筑材料;另一方面還要凸顯差異,為此每個房間都引入了私湯溫泉。“而且這里山間的晨霧和落日,都是非常出照片的場景。”徐洪霞說,通過新媒體推廣,這也成為該民宿的特色,吸引了不少喜歡打卡的年輕人前來體驗。
“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我們也正在引導村民改造升級民宿,不只是在硬件上加大投入,還有很多理念,值得我們交流碰撞。”陳愛軍說。
以點帶面 石椅村撬動“先行區”連片發展
從亞日薩民宿出來,沿著山路繼續向上2公里左右,水泥路的盡頭是一片工地。山坡上的泥土不久前剛被挖開,幾塊大石頭堆在路邊。沿著這條路向前,越過山頭是擂鼓鎮的河道村,與石椅村共享同一個山頭,河道村那邊有著“羌山第一寨”吉娜羌寨和千畝茶園。
站在施工現場向山腳下眺望,曲山鎮和擂鼓鎮隔山相對。這也是北川山區鄉鎮的常態——場鎮往往在山腳下的小塊平地,而山村則逐漸隨地勢抬升。好的景色和水果往往在山上,但山路不好走,而且各個山村彼此間交通不便。“將這條路拓寬為5.5米寬后,游客可以方便地走一個環線,體驗到不同的景色,石椅村和吉娜羌寨也能共享游客吸引力。”同行的曲山鎮干部說。
這個想法其實由來已久。此前,北川就將石椅村所在的曲山鎮,與周邊多個鄉鎮“打包”,規劃建設了鄉村振興先行區,試點探索如何整合基礎設施、文旅產業、營銷渠道等,帶動整個片區的高質量發展。
整個片區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就是石椅羌寨對面的一棟兩層樓建筑。走進這座剛剛啟動不久的鄉村振興先行區農文旅交流中心,各式各樣的農副特產擺滿了一樓的十幾個柜臺。雖然也銷售臘肉香腸等,但有別于農戶自產自銷的袋裝臘肉香腸,這里的產品都有著漂亮的包裝。以最受游客歡迎的茶葉為例,柜臺上擺著綠茶、紅茶等20多款產品,其產地遍布周邊多個鄉鎮。“這里是整個先行區農特產品的集中展示窗口,未來還將設置一個大屏幕,方便游客在這里了解周邊各個景區,包括路線、特色亮點,還可以訂票。”工作人員說。
為什么叫做農文旅交流中心?曲山鎮黨委副書記張源給出了他的答案:“核心詞在‘交流’,合作范圍包括‘農文旅’,而這也是針對石椅村和周邊鄉鎮的發展要點而來。”原來,石椅村每年接待游客超過40萬人,但本地接待能力有限,許多游客都是“過境游”。在此建設的農文旅交流中心,一定程度扮演了片區的“游客中心”,不僅可以為周邊地區輸送游客,也可以更好地整合片區旅游資源,增強石椅村休閑旅游的可玩性。“周邊的桂溪鎮有九皇山和藥王谷,擂鼓鎮有吉娜羌寨,可以變‘一日游’為‘多日游’,增強整個先行區的吸引力。”張源說。
為此,北川整合資源,從片區的角度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更大的變化則在于品牌打造。在農文旅交流中心,既有北川整體的農副產品品牌“羌食薈”,也有先行區片區打造的區域品牌“好樣子”產品。未來,還可以通過電商、直播等渠道,帶動整個先行區的農副產品走出去。
飛得更高 新航線開通助力產業再上層樓
站在石椅羌寨的廣場上,不時能聽到無人機起降的蜂鳴聲。“前幾天我們開通了一條航線,可以用無人機載貨往返于村子與新縣城間,未來還可以搭乘直升機體驗空中觀光。”陳愛軍不無驕傲地說。
作為綿陽低空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北川布局了相關企業、學校,以及一座通航機場。近日,北川開通了5條縣域內航線,其中就包括到曲山鎮石椅村的一條航線。1月18日,當天一輛無人機帶著石椅村的農副產品緩緩起飛,用時10分鐘就飛到了永昌機場,這條空中航線可以大幅拉近兩地距離,在配送緊急用品方面發揮作用。
更令陳愛軍期待的則是直升機觀光,為此他計劃在2025年推動直升機停機坪的建設,屆時不僅可以方便外地游客飛抵石椅村,還能據此拓展空中觀光線路,“從空中看羌山別有一番風味。”
在推動“空中”事業的同時,“地面”建設也沒有止步。跟隨一隊來自新疆的游客緩緩走了20分鐘山路后,就到了石椅村上方的一片樹林,其中還藏著許多海洋生物的化石。這片名為“林海石源”的樹林是石椅村在羌寨、茶葉、果樹之外的最新一張“文旅名片”,目前還沒有大力推廣,但已有不少登山愛好者經常來此打卡。
這啟發了陳愛軍,“我們準備將羌族的‘轉山會’與登山運動結合起來,修一段登山步道,每個季度舉行一場‘轉山會’,發展我們的運動游。”
這個想法也得到許多石椅文旅從業者的歡迎。“我們現在有采茶節、枇杷節、年豬節,要多策劃活動,用更多更好的活動來提升可玩性。”石椅羌寨綠豐園農家樂的90后老板娘岑敏說。(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郭超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