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四川省分行:交通血脈潤巴山鄉村 政策金融助老區振興
青山做伴,金融鋪路,萬里鄉村繪新圖。穿行在四川通江,一條條嶄新的公路將鄉村與城市、歷史與未來緊密相連,描繪出老區振興發展的壯麗畫卷。在這片紅色與綠色交相輝映的土地上,農發行四川省分行轄內通江縣支行正以政策性金融的力量,為巴山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
路網延展,鄉村煥發新顏
路是鄉村發展的“主動脈”,更是老區振興的“加速器”。“要致富,先修路”,這一樸素的理念在通江得到了生動詮釋。作為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縣,通江依托深厚的紅色文化和豐富的綠色資源,全力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王坪紅軍烈士陵園銘刻歷史記憶,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風光旖旎,通江銀耳、羅村茶葉等特色農產品暢銷海內外,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通江以農村路網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打通交通瓶頸,為鄉村振興鋪平了發展之路。農發行通江縣支行緊扣政策性金融職責,主動對接地方政府需求,“十四五”以來累計申報并獲批農村路網建設項目貸款超24.6億元,并根據建設進度投放信貸資金16.8億元。這些資金不僅支持了道路建設,更為通江躋身“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提供了重要保障。
金融助力,美麗鄉村加速崛起
以政策性金融為引擎,通江正在加速邁向“交通強縣”目標。2024年,通江縣美麗鄉村路建設項目已投放3.77億元,用于改建縣域內7條鄉村道路,總里程98.43公里,覆蓋12個鄉鎮,直接惠及超過17萬人口。
這些道路的建設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區域路網布局,也打通了“斷頭路”和“瓶頸路”,讓紅色旅游與特色農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游客循著寬闊暢通的道路涌入通江,將外界的資本和資源不斷地引入鄉村;而本地優質的農特產品則搭乘交通發展的“快車”,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路網的建成,山區的百畝果園徹底告別了運輸難的問題。以前,成熟的獼猴桃、藍莓、桑葚等水果因為運輸時間長,容易損耗腐爛,許多果農只能低價處理。現在,大貨車每天直接開到果園,鮮果當日發往一線城市,售價翻倍。便利的交通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采摘,形成了多樣的創收增收方式。項目建設鋪出了鄉村經濟的新未來,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未來可期,鄉村振興正當時
路在延伸,夢在召喚。站在鄉村振興新的起點上,農發行通江縣支行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性金融職能,聚焦交通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的戰略優勢,通江正致力于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為老區振興、產業發展鋪平道路。農發行通江縣支行也將在鄉村振興的大局中繼續踐行使命,以資金流激活發展流,打造一條條連接希望與未來的“致富路”。
鄉村興旺,老區振興。政策性金融的涓涓細流,正在匯聚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磅礴之力。通江,這座承載紅色榮光的革命老區,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界展示鄉村振興的“老區樣本”。(徐偉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