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生助力中國花燈點亮世界
穿過魔法花園與貓頭鷹大門,漫步在以水母為造型的夢幻步道中,一組以“面具”為核心元素的燈彩,輔以植物、動物等華麗裝飾,光影交錯間,營造出沉浸式的魔幻氛圍……這是四川輕化工大學彩燈學院師生團隊近期剛完成的一組彩燈作品,即將運往摩洛哥進行展出。
賞花燈,是不少地區重要的春節活動,一些地區的花燈文化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四川輕化工大學所在的四川省自貢市,素有“彩燈之城”“天下第一燈”的美稱。每至年關,都是彩燈制作最為繁忙的時候,也是彩燈學院的同學們親身參與彩燈制作的絕佳實踐機會。今年春節前,包括王文芯在內的多名四川輕化工大學彩燈學院學生主動申請留校,跟隨導師完成學校承接的彩燈項目。
彩燈的制作過程繁瑣,涉及效果圖、施工圖、放樣、焊接造型、排線裝燈、分色裱糊、美飾處理等多個流程。“看彩燈的時候只覺得精美,但自己親手做起來才能體會到背后的不易。”王文芯說。
張萌芽本科時就選修了彩燈課,專業的老師、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堂內容,打開了她熱愛和追求彩燈藝術的大門。剛開始做彩燈時,她經常被復雜圖形的數據搞得暈頭轉向,尤其是做噴布的時候,需要精確測量每個區域的數據,確保放大后的尺寸準確無誤。這對于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鍛煉,她逐漸掌握了技巧,上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學校里有一個專門制作彩燈的工廠,剛開始我什么都不懂,導師就帶著我到工廠去看,從零開始去研究彩燈的圖紙、骨架,還有焊接造型、套色、裱布、美術處理這一連串的工作,真實體驗過后就會形成我自己的經驗。”王文芯說。
就在前不久,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在四川省自貢市中華彩燈大世界啟動,王文芯的導師、四川輕化工大學教授李富彬作為藝術總監參與了相關工作。作為一名肩負著發揚自貢彩燈文化重任的傳承者,李富彬經常帶學生走進工程現場,深入了解燈彩制作項目的各個環節。“我們重視對自貢彩燈的群體性傳承,從產業需求出發,從‘政產學研用’的角度培養彩燈從業者。”
自四川輕化工大學于2018年成立全國首個彩燈學院以來,已在彩燈行業內培養了一批從業者。“學校落實產教融合,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投身現場實踐。”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江毅介紹,學校開設了彩燈選修課和彩燈專業,改變了從前“師父帶徒弟”的傳統模式,系統地從彩燈設計、制作、落地等多方面進行專業化授課。
如今,漂洋過海的自貢彩燈,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們不僅要讓全國人民看到自貢彩燈,還要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的彩燈。”王文芯表示,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歡中國彩燈,讓她對這一傳統文化更加充滿自信。(實習生 吳映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俞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