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隊十年首奪冠 雪橇上的兩位中國00后“斗士”
9年前,新疆男孩居巴依因傷病放下練了3年的標槍,選了一個可以“躺贏”的項目——雪橇。當時年僅16歲的他很難想象,在中國練雪橇,和“躺”沾邊的只有比賽姿勢,起步晚、資源少,要追趕國際水準,所有人真正面對的是一場需要全程沖刺的耐力跑。
“躺著比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舒服。運動員需要仰面“鑲”在冰冷的鋼架雪橇中,在狹窄的冰道上高速滑行,平均速度約120-140公里/小時,接近我國Y字頭旅游列車的速度。失重感、窒息感、恐懼感裹在風里迎面撞過來,運動員還要保持冷靜,利用身體起臥,變換肩、腿姿勢操縱雪橇,為的是在精確到0.001秒的比賽用時上必爭毫秒。
可在2015年北京取得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時,雪橇、雪車和鋼架雪車3項充滿觀賞性的冬奧會項目在中國幾乎一片空白。同年,中國相繼成立3支國家隊,通過多次跨界跨項選材,為來自田徑短跑、投擲、賽艇、舉重等項目的運動員帶來“夏轉冬”的機會。曾經的標槍選手居巴依和摔跤選手侯碩就在其中,兩人當時也未能料到,是自己讓中國雪橇率先趕上了大部隊。
2025年剛開年,00后中國組合居巴依/侯碩在2024-2025賽季世界杯雪橇賽資格賽暨國家杯賽拉脫維亞錫古爾達站比賽中奪得男子雙人冠軍,為中國雪橇隊贏得了組建近10年來的首個國際大賽桂冠。
在周末剛結束的2025賽季雪橇世界杯德國阿爾滕貝格站,他們帶傷出戰,取得第12名,拿到組隊以來在世界杯上的最好成績。
十年劍出鞘,對手和國際雪橇聯合會主席為居巴依/侯碩送上祝福,國際雪橇聯合會官網用“中國雪橇創造了巨大歷史”聚焦讓雪橇圈眼前一亮的“追趕者”。但在侯碩看來,今年登上最高領獎臺早在意料之中,“上個賽季,我們在拉脫維亞已經收獲了銀牌與銅牌,這次就是奔著金牌去的”。
“從這個賽季表現來看,他倆的滑行技術、比賽狀態、心理調整等各方面都有出色的成長。”中國雪橇隊領隊徐金成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北京冬奧會周期,居巴依是男子單人橇的選手,已經在不同賽道積累了經驗。侯碩比他晚兩年進隊,但身體條件、意志品質、訓練勇于嘗試的勁頭都很適合雪橇項目。因此,隊里打算進入米蘭冬奧會周期,讓兩人組隊,在高水平外教的指導下力爭突破,“現在,搭檔了3個賽季,兩人正好二十三四歲,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算是攜手進入上升期了”。
“兩個人比一個人難很多,如果單人滑不好,就沒辦法滑雙人橇?!本影鸵缹χ星鄨蟆ぶ星嗑W記者舉例稱,單人橇更像小客車,重心低、不易翻,但雙人橇就變成雙層大巴車,稍有不慎就容易翻橇且后果更嚴重,總的來說“變數更多,但調整空間更小”,因此,雙方得足夠默契、取長補短、步調一致才可能讓“一加一大于二”成為現實。
翻橇,稀松平常但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是真疼啊”。居巴依記得,最初在網上搜雪橇項目,就記住兩個關鍵詞“冷”“危險”,他被雪橇選手出意外事故的視頻嚇了一跳,但又暗示自己“只要我做得夠好就不會出問題”。結果,訓練第一年和第三年,他接連出現兩次傷病,一次在單人橇滑行時造成兩側腳踝骨折、膝蓋內側韌帶撕裂,“有一瞬間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法兒練了”。
侯碩第一次上冰訓練也翻橇了,“坐進賽道里,緊張到不想說話,高速滑行帶來的感官沖擊和在視頻里看完全不同”。連著翻了一周后,他漸漸在被寒冷包圍的賽道中生出熱血,刺激戰勝恐懼,“現在想的就是怎么能再快一點”。
喜歡跳傘甚至期待嘗試翼裝飛行,侯碩骨子里對極限運動的熱愛在雪橇項目上變成越挫越勇的勁頭?!耙郧盎瑔稳饲?,翻橇后我整個右胳膊腫了,緩了一下拎著橇又上去了,還有一次和別人組隊雙人橇,經驗不豐富,我被拍暈了,醒了覺得自己還可以滑?!焙畲T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坦言,“我性格比較激進,不喜歡按傳統方式來,只要我想征服賽道,我就能克服障礙”。
莽撞但有感染力,“是侯碩給了我勇氣”。居巴依表示,或許是傷病留下的陰影,有一段時間,如果遇到稍微嚴重一點的翻橇,他就會選擇停止,甚至在兩人剛開始搭檔時,他也是主動喊停的人,“后來他跟我溝通,不能一翻橇就退縮,我們需要直面它,兩個人可以一起解決問題”。話說開后,走出舒適圈,決定一起冒險的兩人反而鮮少遭遇傷病。
可奪冠后,隊伍轉戰德國阿爾滕貝格,首個官方訓練日中,兩人就翻橇受傷,居巴依手部掌指關節脫位復位,侯碩的掌指關節骨裂。帶他們拍片診斷之后,團隊建議從運動員安全出發,放棄本站比賽。但他們主動找到外教,溝通了傷情,一致申請不放棄每次爭取積分的機會。雖然,他們清楚此役很難取得好成績,“我倆加上橇得200多公斤,我們得佩戴帶有指釘的手套,在光滑的冰面上做扒冰動作完成出發,正常情況下是兩人一起,現在我無法發力,只能靠居巴依一個人,肯定會更吃力,也會更慢,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焙畲T說。
或許是放松的心態激發了潛力,兩人全程配合默契,幾無失誤,竟滑出了賽季最好成績。“出乎意料,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還充分地保護好了自己?!毙旖鸪商寡裕瑥倪@場背水之戰看出兩人還有更大的潛力,“如果保持這樣的心態,康復之后,全力出發,我覺得他們有進前八的實力,甚至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彼袊@,“這個項目需要這樣的斗士,心理過硬,敢于挑戰才行”。
在徐金成看來,讓少年成長為斗士,是從國家隊、地方隊到運動員等所有中國雪橇人持之以恒的結果,畢竟,在雪橇項目上,十年磨一劍,已經算得上“彎道超車”。
雪橇是一個講“童子功”的項目,大部分國外選手從七八歲就開始訓練,“和我們十七八歲才開始接觸的人相比,他們對賽道的感知、調整能力明顯占優”。侯碩表示,雪橇賽道采用人工澆冰,因此,賽道平整度、彎道弧度等細節都可能影響操作,“他們能及時感知變化,我們則要適應很久”。
實際上,在位于北京延慶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賽道完工前,國內沒有一條雪車雪橇國際標準賽道,中國選手只能在國外訓練,“得益于高水平外教的指導、國家對運動員外訓外賽的支持,隊員才能迅速成長起來”。徐金成坦言,如今,“雪游龍”的出現不僅能幫助更多小運動員開展更系統的訓練,還在雪季承接國際賽事、向群眾開放,讓項目的認知度不斷提升,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現在雪橇隊還有18個訓練營的孩子在延慶訓練,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居巴依/侯碩的突破是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從摔跤到雪橇,侯碩完成的是一個從“小眾”到“更小眾”的選擇,但他覺得“冷門沒什么,通過我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它也很好啊”。目前,這個愿望正在開啟,“爭取今年拿到國家杯總積分第一,下賽季用更好的狀態、不帶傷病去迎接米蘭冬奧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