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萬源:醫療幫扶聚合力,縣域醫改譜新篇
“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華西醫院和達州市中心醫院專家的技術,對我們這種行動不方便又多病的人來說太好了。這半年來我的血壓和血糖都很穩定,多虧了饒醫生。”74歲的王大爺身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以前總是要頻繁地往返成都和萬源,將近7個小時的火車車程,讓他一度想要放棄治療。“中心醫院現在有了新院區,很多設備很高級,現在成都和達州的專家在這邊坐診,再也不需要經常跑去成都復查了。希望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萬源可以早一點建成我們自己的三甲醫院。”王大爺的兒子激動地對開展義診的醫生團隊說道。
近年來,四川省萬源市以“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契機,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人才專家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本土醫療人才,著力解決人才短缺、技術瓶頸等問題,縣域醫療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政策強基 完善幫扶機制
“只有把幫扶機制建好完善好,才能讓幫扶雙方都沒有后顧之憂,《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實施方案》是市委基于萬源目前的醫療發展現狀,聽取了很多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反復論證之后出臺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萬源市衛健局局長蒲智慧說。
按照“以院包院”的方式,萬源市中心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二醫院、達州市中心醫院等幫扶醫院簽訂“組團式”幫扶協議書,明確幫扶任務,共同制定了“組團式”幫扶三年規劃、人才培養計劃等,將“組團式”幫扶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和個人年度考核,明確幫扶雙方責任義務。
目前,萬源市醫療“組團式”駐點共有醫療幫扶團隊6支、幫扶專家23名,達州市中心醫院派出3名中層干部掛職擔任萬源市中心醫院副院長,12名骨干掛職擔任科室學術主任,與萬源市中心醫院建立臨床全學科聯盟,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全面開花。
人才固本 做優帶動培養
“近期,我們已經爭取到一個省級繼教項目,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團隊來萬源開展現場幫教活動,對于萬源市中心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提升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達州市中心醫院派駐掛職萬源市中心醫院常務副院長彭紹賢信心滿滿地表示。
為帶動本地醫療人才數量大增長、能力大提升,萬源市積極探索建立“師傅帶徒弟”“團隊帶團隊”等一帶多、多帶多等人才培養機制,將“組團式”駐點幫扶人才放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上,將“輸血式”幫扶轉為“造血式”幫扶,通過指導出診、教學查房、聯合會診和視頻教學等多樣形式對幫帶學員進行全周期、全方位培養。截至目前,先后組織40名醫護人員跟師學習、68名骨干力量前往幫扶醫院蹲點學習、5名在職醫生前往西南醫科大學深造學習。
“通過在重醫附一院一年的進修學習,我在技術方面學到了很多,開闊了眼界視野,尤其是科室管理的一些先進經驗,可以直接回來應用。”萬源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蒲博即將結束外派進修,對于回來后科室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規劃。
學科培優 提升診療能力
“有了術中冰凍切片技術的支持,很多婦科腫瘤手術都可以在萬源本地開展了。”在四川大學華西二院派駐婦科腫瘤專家李林老師和達州市中心醫院病理科庹櫻藍老師帶動指導下,萬源市中心醫院已經開展40余臺高難度婦科腫瘤手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
依托“組團式”駐點專家團隊幫扶力量,萬源市中心醫院與四川文理學院醫學院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與四川省人民醫院簽訂神經外科專科聯盟,成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朝暉教授專家工作站。針對萬源縣域常見病、多發病,引進適合本地優勢病種的新技術、新項目42項,產科、普外科、神經外科、康復醫學科成功申報為達州市級重點專科,實現了重點專科從無到有的突破;新建臨床重點科室13個、醫技科室4個,院區醫療管理、技術和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萬源市中心醫院業務收入突破2.4億元,開展醫療學術講座60余場、培訓醫療人才2432人次,手術帶教100余臺次,診療人次超過34萬。(張從兵、楊嘯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