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部新區:聚焦“醫教研產”一體化,建設未來生命健康領域特色產業園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沿成都東部新區環湖路東段向南,一片造型前沿的現代建筑群,分布在丘谷相依、河湖相擁的開闊地帶。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命健康領域科創平臺,在這里,成都未來醫學城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原創性突破,正加快建設成為生命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看現場
12項在研產品 實驗室里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10月25日,在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成都安可興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助理張兆森正做著生物高分子測試的實驗。“生物高分子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并且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更加適用于不同的醫療器械和材料修復領域。”
今年9月22日,成都未來醫學城首個院士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安可興先進醫美材料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這不僅是未來醫學城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上又一重大階段性成果,同時也為該園區科技創新轉化生態打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另一層樓里,由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運營的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臺團隊已經入駐辦公。作為全國醫學裝備協會超聲分會唯一的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基地,該平臺集合醫學、工學、產業化3個方面的專家團隊和人才資源,提升醫學影像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
“目前,超聲傳感器生產線已經正式運行并生產近半年,實現了每周2000片的交付量,預估項目成熟后年產量20萬片,這也是我們為超聲設備生產配套的重要產線。”研究院副院長劉暢介紹,專業的團隊再加上強大的臨床資源,讓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臺可以為企業、團隊提供從科研成果的概念驗證、技術攻關、臨床驗證,到產品上市的臨床比對、專家評審的一站式專業服務,全方位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
成都未來醫學城將創新作為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截至目前,天府錦城實驗室已有全球首發“孔確單分子藥物濃度檢測儀”、國內首個用于器官芯片的生物反應器等代表產品陸續呈現,在研產品共12項,融資4.26億元。
看進展
醫療平臺和產業載體加快建設
成果不斷涌現,建設掀起熱潮。
當前,成都未來醫學城錨定全年目標任務,加快推動項目建設。
備受關注的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院首開區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外立面、室外泛光等工程,正在開展總坪景觀、室內裝修施工,預計今年底完工投入試運行。
據了解,嶄新的醫院整合了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華西第四醫院等優質醫療品牌資源,按“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原則布局功能互補的醫療院區,在成都東部新區打造學科設置齊全、運營管理高效、醫院特色突出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另一端,先進醫療成果轉化中心項目一標段(一批次)主體建筑已整體呈現,計劃今年年底竣工投運。目前,項目已吸引萬眾一芯、孔確基因、安可興、均慧生物等多家高能級企業入駐。
先進醫療成果轉化中心(蜂巢式產業加速器)是成都未來醫學城醫教研產融合與轉化的核心產業載體,緊鄰國家醫學中心、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院、天府錦城實驗室,將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樣機測試、中試生產、CDMO等就地轉化一站式服務,打造百億產能、高集中度、多元化、國際化的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成果轉化產業加速器。
高能級的醫療平臺和產業載體,將助力園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全鏈條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全力促進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看未來
加速構建“醫教研產”一體化發展體系
技術向高攀登,產業向新而行。
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注重產研聯動、創新發展,激發園區澎湃動能。
自成立以來,成都未來醫學城始終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作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多措并舉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同時以國家醫學中心為支撐,加速構建“醫教研產”一體化發展體系。
成都未來醫學城管理局局長李代偉介紹,“醫”是以擁有27個優勢科室的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院為引領,開展前沿臨床探索及產品的示范應用;“教”是以每年培養3000余名研究生的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學院為引領,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研”是由天府錦城實驗室和國家醫學中心一體化發展,為臨床醫學研究提供實驗室工程化驗證,孵化產品原型;“產”是以先進醫療成果轉化中心為載體,為臨床研究成果提供工程化、產品化的服務,加速成果落地。
李代偉表示,成都未來醫學城將以“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為指引,聚焦5大任務攻堅,聚力強承載、提能級、促轉化、優環境、抓保障、鑄特色,持續提升園區承載力、創新力及體制機制活力,加快構建“研究在國家醫學中心、驗證在錦城實驗室、孵化在未來醫學城、轉化在產業生態圈”的創新發展路徑,打造未來生命健康領域特色化、集約化、低碳化產業園。(肖瑤)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