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細石器考古博物館在廣元朝天開館
10月20日,位于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的中子鋪細石器考古博物館開館迎客。該館是一座保護、展示、研究中子鋪遺址及細石器的專題類博物館,也是一處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基地和細石器文化交流中心。據悉,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細石器專題博物館。
據介紹,中子鋪細石器考古博物館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展陳從考古發掘、生態環境、生產生活、實物展示等多個角度,講述了中子鋪遺址的發掘、細石器的介紹、發展及守護傳承等內容,展出細石核、細石葉、刮削器、磨制石器等文物1000余件,均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文化及藝術價值。
該博物館分為“驚鴻一現、先民足跡、地球家園、傳承保護”四個部分,分別展現中子鋪細石器的發現、細石器的主人、細石器的全球化以及細石器的遺址與傳承的守護。
“整個展陳通過聲光電手法、實物展陳與互動體驗相結合、文物展示與場景再現相結合、傳統展陳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等方式,為大家呈現出細石器的制作過程和細石器時代的生活場景及歷史文化等內容,是一處集研究、研學、參觀、科普的好去處,也將成為大蜀道文化旅游和曾家山康養度假旅游線路上的重要節點和重要文化地標。”朝天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說道,“我們將全面保護中子鋪遺址及其所處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充分闡釋其核心價值特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發揮中子鋪遺址的文化影響力,實現遺產保護與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
“館內所展示的珍貴文物,將大家帶回到過去的歲月,感受和了解遠古時期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看來,中子鋪細石器考古博物館是全國首個以細石器為主題的博物館,在設計理念、場館功能、設施設備等方面都具有較高水準。
“中子鋪遺址自1990年被發現后,先后經過兩次發掘,出土細石器文物1萬余件。經碳14測定,該遺址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比四川三星堆遺址早了2000年。”在當天舉行的中子鋪細石器研究座談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子鋪遺址是四川盆地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是四川境內當今發現的文化特征突出、遺物最為豐富的一處細石器遺址,與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步,為研究中國南部細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劉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