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遇見未來 首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
10月18日下午,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數百名科幻領域創作者與從業者們齊聚一堂,分享熱愛,交流創意,并見證十項“天問”大獎一一揭曉。
本次成果發布會主題為“共生紀元·創想無界”,既是對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題的延續,又強調了科幻的無限可能性和跨界融合的特點,希望推動科幻文化交流和產業發展,強調跨界融合和創新性,鼓勵人們打破界限、拓展思維,共同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想象力的科幻世界。
華語科幻創作實力檢閱
十項“天問”大獎一一揭曉
大賽自7月26日向所有華語科幻文學創作者正式發出參賽邀請以來,吸引了全球范圍的優秀華語科幻作品、作者及科幻游戲、動漫、影視等相關從業者報名參賽。征集期間,大賽組委會共收到報送參選作品(機構或個人)共計1162部(人)。
最終在現場科幻文學界眾多嘉賓與科幻迷們的共同見證下,十項“天問”大獎一一揭曉:
“最佳長篇科幻作品”獎由著名科幻作家劉洋的《井中之城》摘得;2023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獲得者海漄(秦舟)將最佳科幻新人作家”獎頒給了80后中國作家劉麥加(劉耿歆);而海漄本人也憑借新作《土樓外的春天》獲得“最佳短篇科幻作品”獎;另一位去年的雨果獎得主,“最佳職業藝術家”獲獎者趙恩哲則將“最佳科幻漫畫作品”獎頒給了《三體漫畫:第一部》。
獲獎名單。主辦方供圖
此外,“最佳中篇科幻作品”獎由分形橙子(于鯤)的《笛卡爾之妖》獲得;年輕科幻作家何山、劉梓恒、龐煜頡、龍騰、任柯曄獲“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獎;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獲評“最佳科幻文學機構”;《王者榮耀·琥珀紀元》獲“最佳科幻游戲劇本”獎;《流浪地球2》獲“最佳科幻影視劇本”獎。
本屆大賽特別設立了“天問特別獎”——十年十部最受歡迎翻譯引進作品。該獎項由去年的世界科幻大會會員和今年的“天問會員”共同投票評選,涵蓋了過去十年間在中國出版的全球科幻佳作。澳大利亞作家格雷格·伊根的《格雷格·伊根經典科幻三重奏》、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尋獲與失落》等十部作品最終脫穎而出。
中國科幻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展示
《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發布
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文學大賽,“天問”擁有強烈的產業導向。這不僅體現在于大賽的獎項設置門類齊全,涉及文學作品、影視劇本、游戲漫畫、科幻機構等,便于后續成果轉化,更在于“天問”大賽所鏈接的一系列產業發展峰會、創作沙龍、IP路演、產業對接等活動。
在“天問”大賽成果發布會上,《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由中國科幻研究中心、成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聯合研制。報告指出:從區域分布看,科幻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呈現出以京津、成渝、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四大城市群為代表的區域化發展格局;從科幻產業總體發展來看,北京、成都、上海、南京、深圳、杭州、重慶、廣州、武漢、長沙等城市位列前十,其中,北京和成都屬第一梯隊;從指標維度分析,北京在科幻產業發展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城市,而成都在科幻文化傳播維度上的得分相對較高,這源于成都具有豐富的科幻創作資源和深厚的科幻文化氛圍。
活動現場。實習生 陳萱攝
當天,“天問青年科幻作家培訓營”也在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該培訓營是“天問”華語科幻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作協指導,成都市科幻協會、成都文化品牌促進會承辦。每年“天問”華語科幻大賽期間在蓉舉辦青年作家的科幻創作培訓,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創研部、科幻文學委員會邀請知名作家擔任培訓講師,旨在培養全國范圍內選拔推薦的具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作家。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正在開啟一扇通往未來的門。在這里,所有人的“天問”,都像是一顆宇宙中的星辰,照亮著華語科幻文學的未來。(朱虹、實習生陳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