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資非常道”采風創作活動舉行
成資渝藝術家行走成資線,禮贊新中國成立75周年
10月12日,一場以“禮贊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主題的“成資非常道”采風創作活動在四川省資陽市舉行,旨在通過行走軌道交通資陽線,感受歷史的回音,用多種藝術形式謳歌資陽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次活動由資陽市委宣傳部、資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四川音樂學院資陽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資陽市作家協會、資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除資陽市、縣(區)兩級的文藝家外,還特邀了成都市作家協會、重慶市作家協會的作家代表一同采風。
活動中,成資渝三地的文藝家們先后前往資陽市博物館、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DNβ資陽國際數字游民社區實地參觀、座談;隨后,乘坐軌道交通資陽線,親身感受“軌道上的都市圈”帶來的發展巨變。
用腳步丈量歷史人文,用身心感受發展之變。行走之間,藝術家們發出真切感慨。“從資陽博物館到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我深刻感受到了長壽之鄉、三賢故里所擁有的深厚歷史底蘊,也對資陽蓬勃發展的新風貌與資陽人民對新生活的蓬勃熱情有了切身體會。”重慶市著名作家紅線女表示,“更有幸,我們乘坐了資陽輕軌,搭上了成資同城現代化建設的快車。一起見證一軌飛架連雙城,共筑成資‘同城夢’的宏偉藍圖正在變成現實。”
在成都市著名作家李龍炳看來,過去詩人面對的是古蜀道,上面長滿青苔和雜草,充滿了時間的痕跡,歲月的滄桑,總是讓詩人幽思懷古。現代詩人必須面對高速公路、軌道交通,讓現代交通成為詩歌的一部分,對新蜀道重新命名,把不屬于詩歌的部分變成詩歌,詩歌才更具有當代意義。
“如果不親身體驗軌道交通成資線的作用和效果,我還真不能感受到成資同城化的浮現態式。”成都市著名作家凸凹感嘆,歷史上在資陽境內并存的著名成渝古道“東大路”“東小路”,他是熟悉的,曾在《對一條古道的文化勘厘——以成渝古道為例》一文中作了專門研究。“而今,它們已華麗轉身切變成了多條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他說,資陽既處于成都城域的新時代,又處于成渝交通網和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新時代,未來發展一定會更美好。
“我是第一次到資陽,通過短短一天走馬觀花的交流和采風,接觸到的文人和普通群眾身上流露出來的真情、熱情、激情,和對未來的憧憬,就被深深感動和震撼。”重慶市著名作家大窗說,隨著資陽首條市域內軌道的開通,聯通外界,交通網絡進一步便利,成資同城已成現實,成渝經濟圈建設半徑進一步縮小,先進理念融入,各個方面交流順暢,使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文化積淀異常豐厚的資陽迎來更加美好的前景。
從快馬傳書的古驛道到開通行駛汽車的成渝公路,歷史跨越千年。從成渝鐵路通車到成渝高速開通,時間僅有43年;到成渝高鐵開通僅有63年;到軌道交通資陽線開通僅有72年。這些道路的變遷,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發展奇跡。文藝家們表示,將通過文學、攝影、美術、歌曲、書法、文藝評論等多種藝術形式,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文藝作品,謳歌發展成就,為新中國75周年華誕獻禮。(胡佳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