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乘“零距離” 出行“加速度”
成都已建立22座巴士換乘站、600余條公交接駁線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地鐵2號線洪河站出入口就會顯得有些擁擠。這里周圍分布著多個寫字樓、住宅和大型商場,地鐵是該片區市民出行的一大交通樞紐。
近段時間以來,該片區的居民有了出行新體驗:隨著成都公交在此建立的巴士換乘站投入使用,“公交+地鐵”換乘更為便捷,大大提升了通勤效率。記者從成都公交了解到,當前成都公交著力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巴士換乘站,開通地鐵接駁線路。目前,已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22座巴士換乘站和600余條公交接駁線路。
利用城市剩余空間
打造公共交通“零距離”換乘
“自從有了洪河巴士換乘站,我出了地鐵站就上公交直達家門口,上下班非常方便。”下午6點,家住錦江城市花園的劉女士如期在地鐵洪河站門口搭上了回家的454路公交車,曾經需要步行或騎行的“最后N公里”,如今一趟公交就能解決。
劉女士的感受并非個例,據成都公交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公交已在全市范圍建立了22座巴士換乘站,便利市民出行。
巴士換乘站如何建立?有什么功能?據了解,巴士換乘站是成都公交線網層級的最末端“單元”。簡單來說,就是在地鐵站末端利用路橋邊角地帶、建筑物之間的狹窄不規則地塊、臨時閑置土地打造適宜公交地鐵接駁線調停的“微”場地。雖然看似只是一片候車區,但對于公交運營方來說,卻可以依托智能化信息系統,讓“人等車”變成“車等人”。
據介紹,近一年來,成都公交全面踏勘梳理了全市200余座地鐵站出入口,在地鐵站點出入口300米范圍內、符合公交車輛調停條件的城市“剩余空間”建設巴士換乘站,提升公交地鐵接駁功能,方便市民地鐵口“零距離”換乘公交出行。目前,成都公交已建立了22座巴士換乘站,普遍縮短了市民候車和乘坐時間。
打造靈活接駁線
滿足市民多元化通勤需求
巴士換乘站開行的同時,多樣化的公交接駁線路也提升著市民的出行品質。
“洪河巴士換乘站開通的同時,我們也優化調整了196路等4條線路起訖點、新開454路‘區間車’,與133路等西北走向線路形成互補。”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洪河巴士換乘站上線以來,站內的5條線路都采用了“即到即走”的運營模式,早晚高峰時段最快5分鐘一班車,市民候車時間較以前縮減4分鐘。同時,優化調整后的196路、454路等線路也串聯起了多個大型商圈和成都市第三幼兒園、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成都市第一幼兒園等10余所學校,優化后,196路公交月均客流增長超45%。
隨著公交地鐵接駁線的不斷上新,靈活的公共交通運營模式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建立起來。據介紹,為便利企業職工通勤,成都公交通過開設在通勤高峰期優化站點設置的“區間線”和“大站快線”,提升公交出行效率。同時,還開行了“天府微巴”“天府約巴”等一系列來往于地鐵站點和市民生活區域的特色線路,分時段采取不同運營模式,滿足市民多元化通勤需求。
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公交已建立600余條地鐵接駁線路,加快推進公交、地鐵“兩網融合”。(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煦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