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走進晉祠博物館——

    品古建之美 尋三晉之根(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本報記者 付明麗
    2024年10月08日09: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圣母殿內的宋塑侍女像。
      晉祠博物館供圖

      晉祠獻殿。
      晉祠博物館供圖

      唐代《晉祠之銘并序》碑。
      晉祠博物館供圖

      近期,隨著游戲《黑神話:悟空》走紅,山西古建備受關注,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懸甕山麓的晉祠迎來客流高峰。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又稱“晉王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其母后邑姜而建。晉祠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跨越時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祠廟式建筑群,堪稱古代宗祠與造園藝術結合的典范,現存宋、金、元、明、清各式建筑100多座,宋元以來塑像100余尊,鑄造藝術品30余尊,歷代碑刻400余通,匾聯200余幅,古樹名木122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樹29株。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對晉祠不吝贊美,李白、范仲淹、歐陽修等名家曾在此題詩作賦。

      1955年,山西晉祠文物保管所(晉祠博物館前身)成立。1961年,晉祠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晉祠博物館入選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建筑藝術寶庫

      亭臺樓閣、宮觀祠廟、塔橋廊坊……中國古典建筑中所有的樣式,幾乎都能在晉祠找到范本。

      從晉祠博物館東大門進入,沿著中軸線往里走,依次經過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來到圣母殿。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筑布局嚴謹、造型別致,將古代建筑技藝、雕塑技藝和鑄造技藝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條100多米的中軸線上有晉祠的三大國寶級建筑——圣母殿、魚沼飛梁和獻殿。”晉祠博物館副館長謝強在此工作已有20多年,對這里的一磚一瓦如數家珍。

      從烈日下走進獻殿,清涼之氣縈繞周身。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疏朗利落。古人在建造獻殿時,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全部由木頭榫卯組合而成。

      獻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1955年照原式進行翻修,保留了金代建筑的特點。獻,即獻祭的意思,獻殿是古代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獻殿建筑風格大膽創新,外形似大殿,卻像涼亭一樣四面通透,沒有墻壁。這樣可以通風降溫,讓祭品保鮮,體現了古人的營造智慧。”晉祠博物館講解員劉思蘭介紹。

      穿過獻殿,便來到魚沼飛梁。這是在方形水潭中建造的十字形石橋。古人稱“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此沼中多魚,故名“魚沼”。沼中立有34根約0.3米見方的小八角石柱,柱礎存北朝遺風。從高空俯瞰,石橋像一只大鳥展翅欲飛,故稱為“飛梁”。據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可見魚沼飛梁在北魏時已存在。現存建筑為1953年按照原樣翻修。

      魚沼飛梁是中國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橋的雛形,對于研究橋梁建筑史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古代橋梁多為一字形或拱形,此橋連通沼之四岸,橋面結成十字形,非常獨特。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評價:“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

      走過魚沼飛梁,來到圣母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內供奉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她也是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

      圣母殿是晉祠現存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此殿為重檐歇山頂,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似方形。大殿外,8根廊柱上飾有木雕盤龍,雖歷千年風雨仍栩栩如生,怒目利爪,鱗片分明,其工藝之精湛令人嘆服。

      “圣母殿的形制、規格和構造方法,都是中國宋式建筑的典范。”劉思蘭介紹,圣母殿采用“柱升起”“柱側角”的建筑手法。柱升起,是指大殿前檐8根廊柱由中間向兩邊逐漸升起,每柱升高6厘米,這樣增大了屋檐曲線弧度,使翼角高翹,視覺上給人以騰飛之感;柱側角,就是大殿四周26根廊柱全部向內傾斜,形成側角,增強了抗震性。

      除了“三寶”,晉祠還有“三絕”——宋塑侍女像、周柏和難老泉。

      圣母殿內完整保存了43尊彩繪泥塑。圣母邑姜像頭戴鳳冠,霞帔珠纓,端莊高貴。42尊侍從像對稱分列于圣母神龕兩側,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灑掃梳妝、奏樂歌舞。這組塑像寫實傳神,對研究宋代宮廷生活、衣冠服飾和彩塑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圣母殿一側,挺立著一棵周代古柏,歷經近3000年依然枝干蒼勁,郁郁蔥蔥。周柏高18米,樹圍5.6米,向南傾斜,臥于撐天柏之上,形似臥龍,又稱“臥龍柏”。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游晉祠時作詩云,“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周柏見證了晉祠的悠久歷史,被視為祥瑞和長壽的象征,吸引了許多觀眾在此留影。

      圣母殿另一側是難老泉。“難老”出自《詩經》中的“永錫難老”,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駐。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冬暖夏涼,清澈見底,長流不息,被譽為“晉陽第一泉”。唐代詩人李白曾泛舟于晉水之上,寫下“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名句。難老泉亭中掛著明末清初書畫家傅山題寫的“難老”匾,筆法蒼勁洗練,頗具神韻,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三晉文化史書

      俗話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晉祠之于太原,不僅是一座文化地標,也是一處精神家園,濃縮了三晉文化的精髓。

      西周早期,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地,稱唐叔虞。唐叔虞之子燮繼位后,改國號為“晉”。唐叔虞被視為三晉文化的始祖,其后人在晉水畔初建唐叔虞祠以示紀念。春秋末期,晉國公卿趙鞅的家臣董安于在晉水之陽肇建晉陽城。晉陽后來成為趙國國都,也是后世太原城的基礎。由此有了“先有晉祠,后有太原城”之說。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在晉祠誓師起兵,幾個月后便奪取長安(今陜西西安),次年建立唐朝。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重回晉陽,次年詣晉祠,寫下《晉祠之銘并序》,刻于碑上。此碑是李世民唯一傳世碑刻,是融其政治思想、文學和書法藝術于一體的珍品,如今保存在晉祠博物館的唐碑亭內。

      周之柏、唐之碑、宋之殿堂、明之牌坊、近代之館舍……3000年文脈傳承,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寶藏。

      晉祠博物館改造園內的傅山紀念館、浮屠院、晉溪書院等當代建筑場所,同時利用文昌宮、唐叔虞祠、關帝廟等古建筑的閑置空間,打造“萬古一脈——晉祠博物館基本陳列”,以古建、塑像、金屬器、碑刻、古樹、祭祀文化為內容,引入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全面闡釋晉祠的歷史文化內涵。該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聯合評選的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名單。

      除了欣賞文物古建,在晉祠博物館還能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8月5日,農歷七月初二,晉祠廟會。這天,晉祠博物館熱鬧非凡,舞獅表演氣勢雄壯,古箏、琵琶、二胡等樂器奏響悠揚旋律,“圣母大祭”禮儀表演依循宋代文化傳統,讀祭文、奏雅樂、獻供品。

      晉祠廟會是祭祀圣母邑姜誕辰的盛典,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廟會我們都要精心準備,讓公眾沉浸式感受古代祭祀文化的莊嚴肅穆。”謝強說。

      文旅融合盛宴

      水鏡臺上,“剪桐封弟”“三家分晉”“水母娘娘的傳說”等傳奇故事精彩上演。這是晉祠博物館與太原市話劇團合作推出的話劇《唐風晉韻話晉祠》,帶觀眾跨越千年探源三晉文化。

      水鏡臺是一座古戲臺,包括前后兩部分,從建筑形制來看,后臺為明代建造,前臺為清代補建。水鏡臺集樓、臺、殿、閣建筑風格于一體,前部為單檐卷棚頂,后部是重檐歇山頂,臺周圍有疏朗的走廊。此臺造型雄奇,雕刻彩繪精美細致。1986年拍攝的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大戰二郎神時所變的小廟就是以水鏡臺為原型。

      如今,古戲臺煥發出新的活力。每逢重要節日,戲曲、相聲、八音會等節目在這里輪番上演,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

      近年來,晉祠持續開展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工作,請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研究院對館內30余處文物建筑病害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制定古建修繕及預防性保護方案,并開展古樹名木搶救性保護。

      晉祠博物館不斷豐富文物闡釋利用方式,相繼推出“唐音元韻——晉祠·永陵樂伎音樂文化聯展”等數十個主題展覽,開設線上展覽60多個,研發30多個系列、160余種文創產品。此外,還打造了《晉祠十二時辰》《宋塑華裳》《禮儀千秋》《龍興盛會》等實景演出;連續5年舉辦晉祠國風文化節,用文化表演、國風游園、國風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年輕人。2023年共舉辦主題節日活動及臨展92場,深受觀眾喜愛。

      自去年來,“跟著86版《西游記》打卡山西晉祠”成為旅游新風尚,眾多古建愛好者在圣母殿、魚沼飛梁等取景地打卡拍照,分享到社交平臺。今年上半年,晉祠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0%,8月份日均接待量達1.5萬人次。

      “我們希望把晉祠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全面生動地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感興趣、看得懂,看過之后有收獲和感悟。”晉祠博物館館長郭保平說。

      (楊田參與采寫)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香蕉视频成人|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黄色毛片免费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日日躁| 亚州一级毛片在线| 欧美美女与野兽免费看电影|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 大胸校花被老头粗暴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欧美xxxx喷水|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中国china体内谢o精|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丝袜第一页| 69堂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爱搞视频首页在线|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成年片人免费www|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欧美aaa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男人天堂综合网|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 男男gay做爽爽视频| 国产伦子沙发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