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實施“雁歸興巴”提升行動
“最近礦泉水銷得快,趕緊再補些貨。”9月11日一早,巴中經開區興文街道辦事處優購超市負責人楊林趁著早高峰來臨前,抓緊擺放、清點貨物。幾年前,在外務工的楊林考慮到家中老人、小孩需要照料,返鄉在家附近創業,開起了這家超市,“當時領到的1萬元返鄉創業補貼,幫我緩沖了一點壓力。”
近年來,巴中深入實施“雁歸興巴”提升行動,建立市、縣(區)返鄉創業項目庫、專家庫、人才庫。今年以來,當地回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創業1588人,創辦100萬元以上經濟實體455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802.3萬元,帶動就業5106人。
建立愿望清單,精準摸排需求
“總算在老家安定下來。”在外務工近20年的李光泉說,通過巴中市通江縣域外勞務基地的幫助,自己去年返鄉到巴山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業,成為一名駕駛員。
為精準摸排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者就業意愿,實現供需對接,近年來巴中成立了市、縣、鄉工作專班,集中走訪摸排轄區內返鄉留鄉農民工情況,分類建立“就業意愿、培訓需求、創業愿望”三張清單。
“我們摸排出就近就地就業意愿人員24.43萬人、有返巴就業意愿人員15.65萬人、有技能培訓需求人員1.56萬人、有返鄉創業意愿人員3000余人。這為我們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巴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羅碧林舉例,針對有返鄉創業意愿的人員,該市建立了返鄉創業項目庫,已收錄項目340個,“對有技能培訓需求的人員則提供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
不僅如此,巴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梳理匯總全市重點企業、工業園區、主導產業用工需求崗位信息3.19萬條,并通過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廣泛宣傳,構建起招引、跟蹤、落地一條龍回引返鄉創業服務模式。
落實配套服務,護航創業夢想
“旺季時,一天的營業收入就能達到十來萬元。”談及返鄉創業6年來的變化,巴中市恩陽區蜀漁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楊麗君成就感滿滿。通過市內組織的就業創業大賽、培訓等活動,她有了向專家、同行學習的機會,從對水產養殖不太精通,到養殖技術、公司管理、產品銷售等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護航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今年來,巴中市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創業指導,舉辦創業培訓26班次,共有770人參與。“同時,我們還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創意農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對有創業意愿人員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已幫助236個返鄉創業項目落地。”羅碧林說。
此外,巴中還推進企業信息變更等8項涉企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創新推動“人社跑團”服務,改善創業“微環境”;同時加快推動縣級返鄉創業協會成立,在項目推介、土地使用、金融信貸、勞務輸出、稅收減免、法律維權等方面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幫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吉 巴中觀察 馬小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