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力爭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76億元
成都高新區:工業向“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更新換新
目標
今年以來
成都高新區聚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推出一系列專項政策,明確提出相應目標
到2027年——
●全區工業、建筑、交通、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9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75%
●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50%
●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5%
●培育1家營收規模達10億元的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
成效
截至目前
●聚焦新型技術改造和“智改數轉”帶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1至8月全區工業投資完成196.2億元同比增長57.6%
●支持企業參與省級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拉動相關回收企業新增8500單回收業務
●今年已投入超7000萬元分3批次開展汽車消費獎勵活動撬動汽車銷售超35億元
9月18日,中秋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一場建設推進會在成都高新區無線創智產業園舉行。經過前期規劃考察,成都高新區擬在這里新建“智改數轉”產品展示服務中心,進一步促進供需對接,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當下,全國各地正密集部署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業是重點領域。日前,四川推出新政策,提出2024年至2027年,每年安排30億元對工業領域設備升級、“智改數轉”等項目予以支持。作為全省產業高地,成都高新區也明確目標:今年力爭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76億元,持續培育先進產能。
為何更新 先行“換”先機,既提升產能也推動技術突破
“明年竣工后,將再添一條產線。”9月13日,在康諾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康諾行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間辦公室里,康諾亞高級副總裁賈茜指著窗外不遠處說,公司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二期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就在一天前,該公司申報的創新藥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填補了國產特應性皮炎生物制劑領域的空白。“新產線正是為這款新產品而建,投用后將進一步提升產能,滿足市場需求。”賈茜說。
設備更新,帶來的不只是產能提升,還有產品升級迭代。
成都中科卓爾智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精密光學元件及核心工藝智能裝備等研發與生產,去年與上游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對一條超精密加工制造生產線進行改造。
“我們淘汰了6臺技術落后、穩定性差的設備,同時研發了一系列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與檢測設備。”該公司董事長楊偉介紹,今年5月,改造后的生產線啟用,產品精度和技術附加值得以大幅提高,良率由30%—40%提升至80%—90%,實現降本增效超30%。“令人振奮的是,項目改造實施過程中,公司還積累了多項專利技術、培養了一批工匠人才,為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新品開發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更先進、更精密的設備,對于技術突破也至關重要。
走進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一張120英寸的巨幅激光顯示屏上正播放著網球比賽,運動員額頭上的細密汗水清晰可見。這出色的視覺效果,得益于超大尺寸菲涅爾透鏡制造技術的突破,菲斯特是全球為數不多掌握這項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每年,約有15萬張激光顯示屏幕,從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運往世界各地。
去年底,菲斯特成功申報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超低散斑激光顯示光學屏技術研究”項目,150英寸超大尺寸菲涅爾光學屏幕的技術攻堅,是主要課題之一。“這在新型顯示領域仍是難題。”菲斯特聯合創始人吳慶富說,該公司為此做了大量的設備更新及信息化改進工作,包括引進尺寸和精度都更為先進的數控超精密裝備、更新改進生產線涂布裝備、使用信息化管理軟件提高生產管理效率等。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成都高新區,還有許多企業抓住“更新換新”機遇,以先行“換”先機,積極謀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去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超過160萬億元,隨著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對先進設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初步估算,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將是一個年規模超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如何更新 構建“1+N”政策體系,全力打好“組合拳”
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成都優賽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常忙碌,其自主研發的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治療藥物產品,到了產業化的關鍵節點。
前不久,在成都海關、成都高新區國際合作商務局等10余個部門通力合作下,優賽諾順利實現臍帶血造血干細胞進口的“首單破冰”,異體通用型CAR-T產品后續研發得以開展。“在創新藥賽道與時間賽跑,優賽諾提前規劃建設生產車間,并購置部分設備。其中,計劃在約400平方米的核心車間內布局4條生產線,單條生產線的產值可達10億元。”該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姚喆說,不久前該項目申報了成都高新區推動設備更新的相關政策支持,正在進行下一步對接,“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在賈茜看來,支持設備更新和“智改數轉”,對帶動產業鏈本地化亦有幫助。“我們公司位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整體按‘數字化工廠’進行設計,本地的軟件、數據等相關企業,都是首選合作伙伴。”
從前期調研情況看,許多工業企業設備更新潛力大、意愿強,但也面臨資金、技術、成本等難題。
如何推動解決?近期,全國多地密集出臺相關政策進行鼓勵和引導。6月以來,成都高新區也陸續出臺1個總體行動方案以及工業、消費品等方面的幾個專項行動方案,構建“1+N”政策體系,全力打好“組合拳”。
在分類推進設備更新方面,成都高新區聚焦新型技術改造和“智改數轉”帶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通過梳理摸排,已儲備項目100余個,計劃總投資近200億元。今年第一批次“智改數轉”政策擬獎補項目57個、獎補金額約1.02億元。
在加強實施保障方面,成都高新區特別強調金融支持,與各級政府相關政策形成疊加效應。成都高新區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了解到多家銀行正在研究設備更新專項貸款產品,本月底將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此前在相關部門推薦下,我們對接了多家金融機構并成功取得授信,為公司‘智改數轉’及設備更新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儲備。”對于月底的對接活動,吳慶富充滿期待。
楊偉也有相同感受。“有了政策補助和融資支持,我們可以引入更多的儀器設備,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他說,行業轉型升級需要耐心,政策引導有助于堅定信心。
設備和技術的供需對接,也是多家受訪企業普遍關注的重點。“比如A企業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正好B企業有,但雙方并不知道。”上述成都高新區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說,區內正在規劃的“智改數轉”產品服務展示中心,就是要通過整合資源,盡力消除類似的“信息差”,推動供需對接,加快構建產業更新集群。(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