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多元參與城市管理 營造干凈整潔有序安全的城市環境秩序
“近年來,廣元市城管執法支隊順應城市管理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現代化,努力營造干凈整潔有序安全的城市環境秩序。”6月20日,在廣元市城市文明建設媒體見面會“城市治理”專場活動中,廣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城市文明的基礎。社區治理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獲得感高不高;社區文明水平的高低,也是檢驗城市文明建設工作深不深、實不實的重要標尺。
剛柔并濟,推動精細管理
城市管理是一項技術活,它反映的是執政者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廣元在城市管理中既要立足維護正常秩序要求,有剛性的約束制度、辦法去執行;又要從實際出發,處處體現為民情懷,這樣才能把管理做深做細,讓社會認可、讓人民群眾滿意。為此,廣元在管理上針對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期盼,突出做到“三為”和“三不為”。
法治為先。修訂完善建筑垃圾處置、街道分級分類、犬只管理等辦法10余個,推動廣告招牌設置、市容環境衛生、車輛停放規范管理。
服務為要。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制定城市管理惠企便民“八條措施”,適度放開商圈外擺,優化調整潮汐停車路段25條,緩解停車難、停車亂。
常態為本。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抓好占道經營、廣告牌匾、車輛停放“秩序三亂”,垃圾亂倒、施工揚塵、車輛撒漏“環境三臟”,小廣告、噪音油煙、流浪犬只“生活三煩”治理,通過長期堅持,當前城市美譽度大幅提升。
“三不為”,即不濫用自由裁量權、不過度執法、不違法執法。
多元參與,推動齊抓共管
一個城市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堅持“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不斷轉變思維觀念,推動城市治理方式從傳統治理向現代治理轉變、從經驗治理向科學治理轉變,從“單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積極發揮政府作用,以城管委為“龍頭”“街長制”為載體,統籌協調市區包街包段部門主動治理、協同治理,督促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下好沿街商戶聯盟自治、社會組織輔治、街長制單位共治、綜合執法法治“四步棋”,常態開展“城管進社區”“城管開放日”,讓城市管理融入日常、干在經常、服務于平常。
探索管理機制。實施“城市多元治理制度”,以“街長制”為統領,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統籌協調機制,督促街長制包街包段責任單位加強巡查。市區街長單位、片區城管執法隊員落實到街面一線,做到包聯到片、責任到人、巡查到崗,勸導沿街商戶、單位落實“門前五包”。
抓好融合管理。推進“街長制+網格化”管理融合,實行條塊結合,部門聯動,市區街長單位、片區城管執法大隊協同配合開展市容環境聯合巡查,集中治理違規停車、倚門出攤等違法行為。
引導群眾參與。通過“城管五進”、城管開放日等形式,邀請公眾參與決策,建立常態化的意見聽取機制,把公眾和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的關系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為“一起做”。
科技賦能,推動智慧管理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推動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建立數字化服務平臺。以管理智能化牽引管理現代化,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手段,搭建集“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民生服務”于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延伸數字化管理觸角。以網格化為基礎,以事部件為核心,拓展豐富生活垃圾分類、街面市容環境衛生、車輛停放秩序、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戶外廣告牌匾設置“數智”應用場景,將管理“觸角”延伸到城市管理相關部門、街道社區、網格管理人員。
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機制,使城市治理和服務更加智能、精準,高效回應和解決民生訴求,提升城市管理的靈敏度和效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城市管理類工單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9%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