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傳承保護賦予年畫時代活力
2024年02月02日18:17 |
小字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換上新的年畫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祈求新一年吉祥安康。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繪為特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色彩明快、線條流暢、內容多樣,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20年1月1日,在相關部門的多方努力下,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為綿竹木版年畫的搶救、保護、利用、傳承構建起法律安全網。通過法律條例的約束,全市400余個年畫作品有了版權登記保護,申報了“木版年畫彩色套印版和木版年畫的快速制作方法”等18件年畫制作技藝專利,注冊“胡美人”等年畫商標12個。
活態傳承是非遺發展的生命力。近年來,綿竹市不斷培育年畫人才隊伍,常年開設年畫培訓班,邀請國家級、省級年畫傳承人及省內外專家學者對學員進行免費培訓和分類輔導;組織編撰《綿竹年畫》校本教材,培訓年畫師資,設置年畫課程,并積極推進年畫文化進校園活動,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提升年畫理論研究和藝術水平;積極引進現代美術專業人才進行年畫創作,以豐富和充實傳統年畫的內容和技藝。
截至目前,綿竹已構建起國、省、市、縣梯級年畫人才傳承機制,現有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2人、省級2人、市級15人、縣級15人。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