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共擔新使命 唱好“雙城記”
近年來,圍繞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成都市新都區和重慶市九龍坡區民營經濟領域合作機制持續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密切交流日益加深、喜人成果精彩紛呈。
2021年3月17日,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統戰部、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統戰部互結友好統戰部簽約儀式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舉行。新都市委統戰部供圖
圍繞產業互補性,實現企業合作共贏
圍繞“經濟圈”,兩區共同對63家潛力制造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創新鏈進行了深入分析,形成《關于推動“新龍”制造業供應鏈合作的分析報告》,拓展了探索區域合作共贏新渠道;兩地成立了川渝兩地首個跨省市、跨所有制、覆蓋供應鏈上下游的產業鏈黨建聯盟,全面梳理發布企業需求清單、項目機會清單、技術創新清單300余項;積極促成簽約企業落實合作,新都源素輕旅集團在新龍實施的首個共享農莊拾里憶鄉項目啟動建設。
物流企業、家居企業、賣場積極進行交流合作,開展“萬屋更新·聚惠新龍”暨雙城聯動家居服務節和“超級年貨節”直播等活動;忽米網以產業智能化升級為切入點,初步形成家居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項目方案,推動在智能家居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產業合作。2021年以來,兩地新增“牽手企業”近千家,參與合作的“牽手企業”累計達7700家,實現合作產值超10億元。
圍繞人文同根性,推進文體旅游融合
兩地推出成渝雙城藝術與熊貓旅游線路和端午文旅線路,實現對“九龍九景”、新龍文化體驗之旅、新龍佛文化靜心之旅等旅游線路的集中推介,舉辦“雙城迎新音樂會”5場。
立足文旅資源,兩地深度開展景區游客互換,新都桂湖、寶光寺、音樂百花谷、華巖旅游區、漫花莊園和重慶建川博物館向對方游客免票或半票開放,掀起兩區旅游消費熱潮;制定“新龍”系列體育交流賽計劃,并成功舉行2021年第一屆“新龍杯”成渝雙城棋類交流賽。
辦成新龍兩地“學黨史·慶華誕”百名藝術家作品交流展,舉辦6期“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2021年“新龍”群眾美術書法攝影云上展活動,選送成渝兩地藝術家創作的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共計120件在各類網絡平臺線上展覽。聯辦“成渝一體科學同行”2021年“科技之春”安全科普體驗日活動,吸引200余名青少年參加活動。
圍繞政務便捷度,促進城市服務融合
兩地還持續深化政務合作,共同梳理“新龍通辦”共計71項、企業經營通辦清單152項,設置專窗通辦、遠程視頻協辦和政務專遞送辦,協同推動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優化“川渝通辦”業務、異地就醫結算、跨省異地身份證辦理等,為兩地企業的便利往來、用工聯動,搭建了平臺支撐。
成功為成都東方文商企業運營公司、成都壹品服網絡科技公司等跨省企業寄送審批結果若干份;開展成渝跨區域醫保服務,推動兩地醫藥機構接入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結算平臺;兩地聯合發展政務數據共享需求,搭建遠程評標系統并成功上線運行;組織兩區16所優質學校圍繞教育教學、教師培訓、在線教育等開展簽約結對,成立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功開展“高質量教育論壇”等系列研討活動;成功籌建“新龍”醫療專家庫,促進200余名專業醫生入庫,圍繞醫療費用、醫保基金的便利化探索合作,惠及群眾超2300人次。
圍繞人才一體化,搭建交流互動平臺
積極推進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學習,新龍兩地互派掛職干部,派駐優質干部跨區域頂崗鍛煉,聯合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聚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等領域,培訓學員多名。
以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突破,推動兩地新材料企業籌建“鋁產業黨建聯盟”,推動企業高級人才交流合作,并依托重慶科技服務大市場的成渝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及重慶科技服務云平臺,構建線上一體化技術交易平臺,為兩地人才交流往來、培養輸送、提升成長奠定根基,為社會、經濟各領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儲備了優質人才。(王凡、實習生孫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