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龍泉山斷裂帶 成自宜高鐵I級高風險隧道貫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成都10月19日電 (郭瑩)成都至自貢至宜賓高鐵(以下簡稱“成自宜高鐵”)是四川境內一條新建高速鐵路,也是我國中長期鐵路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全線I級高風險隧道——龍泉山一號隧道順利貫通,整體進程穩步推進。目前,成自宜高鐵線下工程已完成85%,預計于2023年建成通車。
清晨,籠罩在薄霧中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風景區仍在酣睡,位于此處的龍泉山一號隧道進口端洞內施工工地已是機械喧囂,塵土飛揚。8時58分,隨著最后1米巖體被推倒,掌聲、歡呼聲在隧道內此起彼伏。
龍泉山一號隧道全長8456米,為單洞雙線隧道,隧道自2020年9月進場施工,經歷了25個月的艱苦建設。“兩年零一個月,我們終于打通了這條隧道!”貫通現場,中鐵十九局成自宜高鐵指揮部經理王建偉難掩興奮,據他介紹,“按照過往經驗,同樣長度的普通鐵路隧道,只需18個月左右就可以建成,但這條隧道穿越龍泉山斷裂帶,修建過程中,復雜地質、軟弱圍巖和高瓦斯氣體成為建設‘攔路虎’。”
王建偉透露,龍泉山一號隧道由西向東,整體穿越龍泉山褶皺帶及斷層,隧道穿越5處不良地質構造,Ⅴ級和Ⅳ級圍巖占了全隧道的77%。隧道建設過程中,頻頻遭遇軟巖沉降、掌子面難以固定的問題,特別是從隧道進口端到貫通處接近800米段落,出現過多次掌子面“溜塌”,建設過程極為艱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建設者一邊開挖,一邊對隧道周邊土體進行注漿加固、利用管棚支護對隧道開挖面前方土體進行超前加固。洞內則采用“分段、分塊”式的開挖模式,將近150平米的斷面分為前后5次開挖,達到控制洞內沉降和地表變形的作用。同時,考慮隧道進口端地處風景區內,臨近居民聚集區,為了減少對周邊群眾居住生活影響,隧道建設者通過技術措施控制爆破規模,加大機械施工投入,使圍巖震裂減至最小程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為解除隧道內高瓦斯有毒、有害氣體威脅,龍泉山一號隧道內安裝了全自動洞內瓦斯監測系統,對洞內瓦斯氣體釋放進行全過程監測,“監測設備密布整個隧道,監測工作貫穿整個工期,以確保工人施工安全。”
作為全線開工最晚的一條隧道,龍泉山一號隧道自開工以來一直在爭分奪秒趕超工期,施工過程中,現場作業面從8個增加到10個,機械化、智能化配套設備的使用率達到了95%,1200多人在工地上同時施工,24小時三班倒,實現“人停機不停”,有效提升建設效率。
據介紹,成自宜高鐵全長257公里,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線路連接了天府新區、天府國際機場、西南(自貢)無水港,并與自宜高鐵、成貴客專、貴廣客專、渝昆高鐵相接。該線路通車后,成都到宜賓通行時長可縮短至1小時以內,成都核心城區與天府國際機場實現快速連接,成都直達云南及珠三角重要經濟區也將更為順暢。據成蘭鐵路公司成自宜指揮部指揮長介紹,龍泉山一號隧道貫通后,全線最后一條隧道錦繡隧道也即將貫通,今年底全線將開始鋪軌,全線建設步入最后攻堅階段。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