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榜樣 砥礪前行
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鎮沙灣小學退休教師伍萬銀:
扎根山區 只為“把娃娃送出大山”
全國“兩優一先”先進典型
名片:
伍萬銀,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鎮沙灣村小學退休教師。面對極其偏遠、條件艱苦的教學條件,他扎根山區,只為一句把村里娃娃全部送出大山的承諾。2021年,伍萬銀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所學校,三間校舍,一名教師,一生堅守……這幾個關鍵詞,是洪雅縣瓦屋山鎮沙灣小學退休教師伍萬銀的人生足跡,也是他的初心之路。
1976年11月,19歲的伍萬銀從師范學校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瓦屋山鎮,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我也沒啥大志向,反正山里的娃都需要人教。”面對別人的質疑,伍萬銀這樣回應。他先后在新寺村、關帝村等村小任教,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主動申請到最偏遠的沙灣小學任教。
沙灣小學位于瓦屋山鎮沙灣村,距縣城110公里,距瓦屋山場鎮45公里,不僅交通不便,而且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惡劣,分配到這里任教的老師走了一個又一個。但也是在這里,“沒啥大志向”的伍萬銀許下一句承諾:“要把村里娃娃全部送出大山”。
為兌現這一承諾,伍萬銀堅守了30多年。學校極度缺乏教師,伍萬銀承擔了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德育等全科課程,包攬了兩個甚至三個年級的全部教學任務。
沙灣小學校舍簡陋陳舊,改善辦學條件一直是伍萬銀最大的心愿。“那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利用黨員身份向組織提請求。”他多次向上級反映,多方奔走積極爭取。2008年,配合瓦屋山電站修建,沙灣小學需要整體搬遷。在學校搬遷過程中,伍萬銀主動協調新學校選址、土地落實等問題,挨家挨戶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還利用休息時間與工作組的同志一起走村串戶做村民的工作。新校舍建設期間,伍萬銀堅持每天到工地上查看學校修建進度,生怕出一丁點兒工程質量問題,比對自己家里的事情還上心。
雖然工作雜、任務重、生活條件艱苦,但伍萬銀絲毫未曾動搖過。“娃娃們小,家庭又困難,他們更需要關心!”伍萬銀堅持定期家訪,對每一個孩子的家庭和思想情況了如指掌,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沙灣村陸續走出多名大學生。被西南政法大學錄取的伍小紅是該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得知伍小紅被錄取的消息,伍萬銀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著,“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改變農村娃娃命運的教育之光。”
2019年,伍萬銀把村里最后6名學生送走。這份堅守也有了一份亮眼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30多年來,沙灣村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超10人,很多人以老師、村干部等身份又回到大山,為家鄉發展效力。
“和其他在艱苦地區奮斗的共產黨員比,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能作為四川教育系統的一名代表赴京參加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伍萬銀表示,這是自己一生的至高榮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翔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