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這句歌詞膾炙人口,而成都武侯區倪家橋社區是歌曲《成都》中“小酒館”工作室所在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新文藝群體集聚的最具成都生活美學的區域之一。有人說,這里是老城區里的藝術院落,隱藏在巷子深處的文化創意園。這里還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樣的文化氛圍是怎么打造的,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社區+園區”
開展文創服務
對于很多人來說,玉林倪家橋是他們的煙火勝地。這里的街區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文藝范兒與創意,無論是安安靜靜地喝下午茶還是品嘗美食,都是一種享受。有人這樣評論玉林倪家橋:
所謂的老有所依,這里就是那個“依”。
倪家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于2020年7月掛牌成立,實踐站組織構架健全,成立了以社區黨委書記為站長的工作隊伍,并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及相應制度。社區黨委定期開展會議,對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依托文創院子,以“文化志愿者”為主,傳統類活動為輔,全面開展各項活動。
2018年,倪家橋社區引入在地音樂文化企業“小酒館”,打造院子文化創意園,通過“社區+園區”的方式,倪家橋社區資源整合、空間疊加,面向群眾開展各類文創服務。以社區服務項目化的形式,實施開展“講”“評”“幫”“樂”“慶”五大類不同形式的活動。實踐站在社區醒目位置懸掛全市統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標識。同時,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郭月工作室、成都文藝志愿者之家社區空間、基層文化活動中心、院子文化創意園等,現有社區基層陣地因地制宜打造規范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
完善新平臺
凝聚新力量
要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完善的平臺功能必不可少,實踐站鏈接民政局資源引入政務辦理終端機,方便居民在家門口辦理各項事務,利用十五分鐘之家為居民提供熱水、熱飯、休息、醫療箱,同時鏈接街道禁毒工作站資源,打造了以禁毒宣傳為主題的青春廣場,向居民宣傳禁毒知識。
依托社區文化聯盟、文藝志愿者聯盟開展以“倪來聽”為主題的“線上+線下”活動,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不斷依托幀循環工作室開展公益課程,向小朋友講解動畫制作;建立以微黨校教師、駐區單位業務骨干為支撐的專家隊伍,利用微黨校陣地傳播黨的理論和政策。自倪家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依托社區文化聯盟、志愿者聯盟和志愿者,組建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文明實踐隊伍11支(成都志愿者網6支),實踐站注冊志愿者達5858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4%。引入美樂之家專業社會組織,收集居民訴求列出清單,開展立足于居民需要的文明實踐活動。
空間的建設是服務于群體的基礎條件,群體的凝聚力依托于優秀的隊伍建設。倪家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實現以文化凝聚“新力量”,不斷以“新力量”提升區域影響力。
構建志愿者體系
以新思維凝聚群眾
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倪家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開展“金銀銅”牌志愿表彰活動,形成“招募—培訓—表彰”機制,激勵轄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依托成都志愿者APP、小小志愿者微信群,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實現了“群眾點單,平臺統單、制單、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工作模式。2021年,實踐站在成都志愿者APP上發布志愿項目37個,開展活動達10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已達1400余小時。實踐站鏈接成都文藝志愿者創意基地資源,開展以“倪來聽”為品牌的“12+1”文藝志愿活動,活動包括語言、音樂、體育、教育等內容。已累計開展線下活動6場,線上活動22場。
通過各種新媒介進行宣傳推廣,用抖音小視頻拍倪家故事,喜馬拉雅APP講倪家故事,擴大倪家文化精神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吸引大家走進倪家院子,聽倪家故事、了解倪家文化、體會倪家橋的魅力所在,感受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