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高新區金域名邸小區,有一種跟蒼蠅長相差不多的蟲子——黑水虻,其幼蟲專門吃廚余垃圾,成為“環保小衛士”。消耗掉了小區廚余垃圾后,幼蟲立即被冰凍起來,可用于養魚、養雞;產生的蟲糞用于堆肥。
在金域名邸小區,記者看到,有個占地10多平方米的黃灰色處理器正在運轉著。負責操作的工人告訴記者,每天有240斤廚余垃圾運送過來,把粉碎的廚余垃圾倒入一個鐵皮盒里,從孵化器里取出5克黑水虻的蟲卵放在上面。“這些蟲卵已經孵化了一個星期,把它們放在同一個盒子里,再放入到生物轉化系統,經過8天,這些廚余垃圾就會被消耗得干干凈凈。”
在黑水虻幼蟲和廚余垃圾在一起的8天里,都發生了什么?“我們是利用黑水虻幼蟲的8天黃金生長期,讓它們待在一起,提供適宜的溫度讓幼蟲充分消耗廚余垃圾。”該小區物業經理說,電控系統是智能化的,可對黑水虻生長環境進行過程控制以確保轉化效率和質量。除臭系統可以對產生的異味氣體進行處理,達標后再排出。
5克黑水虻的蟲卵能孵化多少幼蟲?答案是約75000只。據該小區物業經理介紹,5克蟲卵,足以消耗掉120斤廚余垃圾。每天放入兩盒,廚余垃圾可以全部就地處理干凈。8天后,這些幼蟲還沒有長大,但是廚余垃圾已經變成了蟲砂。自去年11月份該生物處理系統運行以來,已經就地無害化處理約8.5噸廚余垃圾,小區環境因此也變得越來越好。
據了解,蟲砂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好,是極佳的土壤改良劑。一般來說,240斤廚余垃圾最后會產生20多斤蟲砂。黑水虻的生命周期為35天。但8天以后,幼蟲的工作使命已經完成。還未變為成蟲的幼蟲,會被冰凍起來,變為高蛋白飼料,可以用于養魚或者養雞鴨等。“目前,我們的蟲砂給小區居民養花養草,飼料免費送給養雞場。”(成都日報記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