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受訪者供圖 |
近年來,明星學歷造假、教授學術不端等事件屢見報端,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如何對違背科研誠信的人員予以懲戒,遏制學術造假的不正之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代表準備了一份《關于加快推進科研誠信立法,對學術不端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建議》,呼吁國家從法治層面來規范、懲戒學術不端,加強誠信規范與法律規范之間的銜接,建立起科研誠信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甘華田說,造假者通過偽劣的假冒產品浪費寶貴稀缺的科研經費和資源,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其發展勢頭必須予以遏制。
“雖然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有關科研誠信的指南、規范,但多數還停留在‘德治’層面,震懾作用有限。”在甘華田看來,科研造假和學術不端行為不能止于停職檢查、深刻檢討、公開道歉,必須讓科研造假者經歷“傷筋動骨式的疼痛”。
甘華田建議:國家要加快推進科研誠信立法,建立學術不端行為投訴舉報制度及獨立調查機制;建立獨立專門機構,受理有關科研不端行為的投訴和舉報;建立科研信用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使科研誠信接受社會的監督,嚴厲打擊嚴重違背科研誠信的行為;堅持零容忍,建立終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規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的行為給予相應刑事制裁,追究法律責任。
此外,甘華田表示,還要在全社會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和宣傳,引導科研人員、青年學生等自覺抵制弄虛作假、欺詐剽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