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基層來
曾勇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我去年提交的提案,相關建議已在一定程度上落地了。”3月2日13時許,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趕到設在成都金牛賓館的赴京委員報到點報到。提起去年的建議,他十分高興。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大中小學校轉為線上教學。“工科的很多研究必須在實驗室里進行,學生不能返校,科研就沒法做。”曾勇在多個場合呼吁:“盡快科研復工”“讓學生在嚴格的疫情防控管理下盡早回到學校、回到實驗室”。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建議得到教育部和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曾勇提交了建議擴大博士生招收規模的提案。
針對博士生培養成本高的情況,他在提案中建議,將這些成本納入科研經費來解決,在科研中培養博士,無需國家增加財政投入。“這樣不僅能擴大我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更有利于促進前沿科技和關鍵技術的開發,有利于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曾勇說,從去年到今年,電子科技大學的博士生指標有較大增加,國家也出臺政策,允許一部分博士生的成本由科研經費承擔。
今年,曾勇準備的提案仍與科研有關。“在科技創新時代,國內外對高層次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具有足夠競爭力的人才待遇。”曾勇說,人才待遇既包括個人收入,也包括開展高水平科研必需的大型實驗設備和科研平臺。“我建議除科研項目開支的直接成本外,國家加大對學校科研設施建設等間接成本的支持力度,讓學校有能力集中更好的資源和更多財力來支持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