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沒有貧困地區的文化脫貧,中國達不到真正的文化小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感慨地說,疫情對文化扶貧和推動文化全面小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是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鄭曉幸認為,實現全面小康最關鍵的環節是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剛性任務,也是最重要的指標。
新冠肺炎疫情讓文旅相關行業突然停擺,讓剛發展起來的文旅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在四川,大量的中小微文旅企業受到影響。“在許多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當地群眾脫貧的主要手段是經營文旅產業。疫情對產業發展帶來沖擊,對就業、扶貧帶來負面影響。”鄭曉幸說,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改革發展各項任務還很艱巨,要警惕部分地區返貧的風險。在他看來,當下推進全面小康、文化小康,最重要的是保文旅市場主體、保基本文化民生、保文旅企業就業。
“當務之急是穩就業。”鄭曉幸認為,對于現在剛剛崛起的文旅經濟,把就業市場主體穩住,把基本民生穩住,是當務之急。此外,還要早謀劃、早準備“十四五”,制定防止返貧的政策,打好組合拳。
他認為,分析研判之后不難發現,疫情過后,有些傳統的消費將萎縮,但新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市場也在培育和生長,要看到新型文旅經濟的巨大潛力,提前謀劃,做好后疫情時代文化旅游消費的有機對接。如今,文旅經濟的發展正在倒逼整個行業調整文旅產品結構,從內容到消費方式再到生產方式,都將發生變化。文旅工作者要適應這個變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小康時期文旅經濟的新發展。
“接下來文旅工作者需要提前準備,把一些更健康、更舒心、更安全的文旅新消費培植好。”鄭曉幸建議,當務之急是要提振文化消費的信心,如把鄉村旅游與新型的文化旅游、康養等有機融合,抓住“銀發群體”和“90后”“00后”等龐大的消費群體。
“今后的文化旅游消費,是安全的消費、有品位的消費、健康的消費,這將貫穿整個文化消費的全過程。”鄭曉幸預判,在全面小康社會,人民對精神生活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更多,對于健康、快樂、幸福的期盼將更強烈,會催生出一系列新型文化消費需求,形成新的產業鏈。
“十四五”期間,如何贏得市場、適應變化,如何將產業需求鏈和供給鏈進行有機對接,文旅工作者要多問“我們準備好了嗎”。作為文旅工作者,在新的時代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并在其中尋找文旅發展的新增長點。鄭曉幸堅信,立足于文化創新,激活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文化旅游將大有可為。(中國文化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