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那輪火紅的太陽,發出耀眼的強光,照得人睜不開眼,天氣一天比一天悶熱。
昨夜我熱得有點失眠,但上午接連三節語文課,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在早上六點半就起床了,先批改昨天未改完的試卷,上午爭取利用這三節課來個詳講,再把作文強調一下,最好讓孩子們看一段教學視頻。我一邊改試卷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準備好課件,等待上課。
突然,電話鈴聲響起,我一看,是吉木使恩校長打來的。電話里,吉木使恩校長說要我準備一下,馬上到瓦扎村幼教點去走一轉,突擊檢查一下輔導員的工作和核實幼兒到園情況。自2018年6月來到涼山,我每天都在感動中度過,這份感動,也給了我幫扶的信心和動力。我現在是八寨九年一貫制學校掛職副校長,分管“一村一幼”工作。來幫扶之前,我是廣元市的一個市級五星級幼兒園的老師,到這里后中心校師資緊缺,我就在中心校任教三年級語文,吉木使恩校長說我熟悉幼教,就分管了村幼工作。
涼山州雷波縣八寨鄉有7個村,15個幼教點,都分布在二半山和高山上。涼山州的幼教點一般都是一村一幼(一村一個幼教點),而八寨的七個村除足哈村外都是一村多幼(一村幾個幼教點),瓦扎村就有4個幼教點,也是全鄉最后通公路,離中心校最遠的一個村,我們在抓村幼工作過程中,對這個村監督力度最強。
我趕緊和搭班老師調好課,又和教務處打了聲招呼,然后戴上厚厚的遮陽帽,背了一大杯水來到校門外。摩托車已經等在門口了,吉木施恩校長坐在另外一輛摩托車上,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們這位校長是一位很有活力的彝家小伙子,有條不紊地管理著八寨鄉的全部學校:初中、小學、幼教點,初中部在五官鄉,小學部在八寨鄉,兩部相距42公里,初中、小學兩頭奔波,加上全鄉這么多幼教點,工作壓力很大。近幾年,不僅要提升中小學的控輟保學和教學質量,還要抓幼教點的“學前學普”(學前幼兒學會普通話),有時忙得一天飯都顧不上吃。我和他一起下過很多次鄉,有時他會開著他的小轎車,有時叫個面的,今天我們要把瓦扎村4個幼教點走完,有些路坡度大,彎又多,摩托車更方便。
我笑著對吉木使恩校長說:“走吧!”摩托車師傅轟了兩手油,一松剎車,車子奔跑起來,耳邊風“呼呼”的吹著,悶熱的空氣涼快了不少。
瓦扎村的公路2018年剛修好,以前老百姓上山下山都走小路,小路又陡又滑,路面凹凸不平,老百姓沒有要緊的事是不會上山下山的,現在公路已經硬化成水泥路面,遠看宛如銀色的飄帶在山間纏繞,巍峨的大山多了幾分妖嬈。山間云霧正在慢慢退去,路邊有很多開放的小花,但我無心欣賞,我害怕摩托車轉彎時自己會被甩下來,我要緊緊地盯著路面,緊緊地扶著車身。
大概三四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到了瓦扎124組幼教點,這個幼教點緊靠村委會公路邊,房子是新建的,不僅有幼兒活動室,還有午睡室、廚房,水沖式廁所,大大的操場四周還修起了堅固的圍墻。看著眼前的一幕,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精準扶貧政策給彝族同胞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幫助。記得我第一次來這個幼教點時,幼教點的位置還在更上面一點,破舊的兩間土坯房,墻上只有A4紙大的兩扇木窗,黑瓦屋頂一下雨就漏水,孩子們的桌子就搭在泥土地面上,晴裹灰雨裹泥,屋內陰暗潮濕,屋外也只有巴掌大的一塊活動壩子。有一次,我去檢查工作,正碰到孩子們蓬頭垢面地在幼教點附近的核桃樹下草叢中找核桃吃。
瓦扎124組,煥然一新的幼教點。陳翠林攝
“陳校,走,我們到里面看看!”吉木使恩校長的叫聲將我的思緒從回憶中拉回來,我們站在大門邊,朝里面揮了揮手,正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們馬上對著黑比妞牛輔導員大聲叫:“老師!老師!有人來了!”我們跟著輔導員進入到幼教點里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外墻上的“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的標語和裝飾精美的“家園聯系欄”。黑比妞牛是一個熱愛幼兒教育又很有創意的輔導員,大大的活動室被她美化得既漂亮又有童趣。她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和廢舊材料,“成長樹”用的是山上撿的樹枝和孩子們手掌印畫做的,“圖書角”用的是啤酒箱做的小凳子,“作品展示區”全是孩子們的畫,邊框用了曬干的狗尾草裝飾,“學普專欄”里貼滿了兒歌.....看到煥然一新的幼教點,我和吉木使恩校長都伸出了大拇指夸贊。要知道,這是我上周剛布置下來的任務,搬進新幼教點,我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我們的幼教點按照環創要求進行打造,營造更加濃郁的幼教氛圍,沒想到黑比妞牛的動作這么快。
檢查完環創,我們都給了好評。然后集中教學活動時間到了,這是一堂語言課,正好可以看一下孩子們普通話掌握情況。自“學前學普”2018年在涼山州推行以來,提升幼教點孩子普通話水平成了村幼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們學好普通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之一。每期開學、期中、期末都要全員測評,然后制定相應策略提升。剛剛進入幼教點我就一直在觀察孩子們說普通話的情況,雖然偶爾有一兩句彝語冒出來,普通話中彝腔還很重,但所有孩子都在盡力地用普通話交流。幼教點的教學資源全是北京華言文化公司(學前學普推行的堅強后盾)根據涼山州學前幼兒的特點量身打造的,尤其是普通話的學習方面。黑比妞牛輔導員先用標準的普通話向幼兒問好,再講故事,接著針對故事內容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孩子們的普通話很流暢,表達很清晰。通過北京華言文化公司、縣學普辦、中心校對輔導員的嚴格要求和多次培訓,輔導員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孩子們的普通話提升很快,不敢開口說普通話的現象沒有了,背兒歌、講故事、日常交流都是普通話,全員學普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越來越好。上期讀一年級的小朋友,語文成績明顯比上屆孩子好,教一年級的老師們也紛紛夸贊:“‘學前學普’的實施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孩子們的學習之路!”作為分管村幼的領導,能實實在在地投身于學普工作,為斬斷涼山的窮根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榮幸!
瓦扎6組幼教點,小朋友喝水前洗手。陳翠林攝
走出124組幼教點,吉木使恩校長一直贊不絕口。我們今天的突擊檢查,感覺輔導員的主動作為和教育熱情表現得更強了,孩子們愛清潔、講衛生了,綜合能力提升了,入園率達到了100%,整個幼教點的面貌煥然一新。我們頂風冒雨、不顧嚴寒酷暑的一次次下村的辛勞有了收獲,雖苦猶甜。
太陽照在身上有點火辣辣地了,我們坐上摩托向瓦扎5組幼教點駛去。這個幼教點也剛新建好,從低矮的瓦房中搬進來,兩個男輔導員正在剪紙,動作略顯笨拙但勁頭十足,阿友拉布輔導員頭上已滲出顆顆汗珠。努力的樣子最可愛,我被輔導員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動著。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股拼勁,不僅要盡力而為更要全力以赴,這樣我們就沒有遺憾了。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我們很多同志都是這樣做的。
甲谷村幼教點,小朋友唱《學普歌》。陳翠林攝
地面的溫度逐漸上升,坐在摩托車上,耳邊的風也變熱了。我們接著到瓦扎6組和3組幼教點,這兩個幼教點的新房子還正在籌劃和建造中,孩子們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唱了《學普歌》,童聲干凈清脆,唱出了學好普通話的決心,我們倍感欣慰!吉木使恩校長說:“陳校,感謝你對我們的幫扶!我們幼教點才會有這么大、這么快的變化!”我說:“我也很感謝這次幫扶,讓我深刻了解了彝族同胞,我被彝族同胞的敦厚樸實,勤勞奮進的精神鼓舞著,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做好幫扶工作!”
往回走已是下午3點左右,正是太陽最毒的時候,我把遮陽帽全部拉下來,把臉遮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兩個眼睛。來到涼山后,強烈的紫外線把我曬黑了幾個度,但心里卻更亮堂了。回到學校,我將檢查到的情況進行了歸納總結,發在輔導員群里供大家參考學習。晚自習,我要回我上午耽擱的語文課,繼續小學的教學工作。
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瓦扎幼教點已經舊貌換新顏,八寨的幼教工作正穩步提升,我們要繼續努力,堅定支教幫扶的腳步,實現偉大的名族復興夢,美好就在明天!
作者簡介:
陳翠林,女,廣元市旺蒼縣第一幼兒園教師、廣元市優秀教師、廣元市教育之星、省綜合幫扶隊幫扶涼山隊員,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為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現幫扶于雷波縣八寨九年一貫制學校,掛職副校長,分管全鄉村幼工作,任教三年級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