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三領三帶三變樣

    ——四川省宜賓市玉屏鎮九角村脫貧攻堅紀實

    羅元彬

    2020年03月25日21:19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天灰蒙蒙的,下著霏霏細雨。寒風凜冽地吹著,像刀子一樣割在人們的臉上。2015年元旦剛過,正是數九嚴冬季節。川南小鎮紅橋的公路上,一輛小車穿云破霧,向鄉村公路上駛去。村道崎嶇而逼仄,越往前走,山勢越高,霧氣也越來越濃,一米開外已經看不清楚路面了。沉積在路面上的泥漿,在車輪的碾壓下蹦成星星點點的泥花兒,然后牢牢地吸附在小車兩邊光潔的車身上,給車身涂上了一層免費的“污漆”。

    這是什么鬼路?開車的是個30來歲的小伙子。他一邊自言自語著,一邊牢牢掌控著方向盤,七彎八拐地沿著盤曲而上的公路向前行駛。

    公路一側的排水溝早已叫衰敗的野草掩蓋了。野草上零零星星地散落著一些零食口袋和紙片。草叢中偶爾倔立的一些樹木,葉子落光了,鋪了厚厚一層在排水溝里。

    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一陣陣鞭炮聲。路上三三兩兩的行人正朝著鞭炮響起的方向走去。那輛染滿泥污的車子駛過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都掏出原本揣在衣袋里的手,下意識地掩住了口鼻,不知是嗅到了什么難聞的味兒,還是在掩面偷笑這碾著污泥水狼狽前進的車子。

    轉過一個山坳,公路邊一塊平坦的地面上顯現出一座陳舊的兩層小閣樓來。閣樓門前的墻上掛著兩塊條形的牌子。一塊牌子上寫著:中國共產黨玉屏鎮九角村支部委員會,另一塊牌子上寫著:玉屏鎮九角村村民委員會。

    這就到了!開車的年輕人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將車子開進了小閣樓前那塊并不寬敞且已經開了裂縫的院壩。院壩里冷清清的,只有小閣樓里傳來了陣陣人聲,不知在談些什么。年輕人停穩了車,下意識地按了一聲喇叭。

    不一時,從小閣樓里涌出一群年齡不等的男男女女來,大約有三、四十人。領頭的是一位40來歲、身材健壯的漢子。他招呼一聲說:“縣上派來的第一書記到了。”大家便一窩蜂似地朝小車涌了過來,都要看看這縣上派來的第一書記是個什么古怪的稀奇物件。

    開車的年輕人打開車門,順手拎起一個文件袋,出現在眾人面前。先前招呼眾人出來迎接的那位漢子便迎了上來,面帶笑容地伸出右手,熱情的招呼道:“汪書記,你終于來了!”年輕人也熱情地伸過右手去,同那位漢子的手握在一起,然后上下打量著那漢子,笑盈盈地問道:“您就是九角村的魏支書吧?”那漢子一邊點頭一邊引領汪書記朝小閣樓走去。眾人也跟了上來。大家小聲嘀咕著:這第一書記到底是來干啥的呢?

    走進小閣樓,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小型會議室呈現在眼前。室內陳設極其簡單:幾排條形的茶幾狀的桌子呈平行線整齊地擺放著。每張桌子前都放著一條雙人坐的木板凳。大家像學生上課一樣依次在臺下坐定,先前那位叫魏支書的漢子才讓汪書記同他一起在講臺上那張條桌前坐下。

    “現在開會!”魏支書宣布,大家立即安靜下來。

    “首先給大家介紹,這位縣上來的同志是派駐九角村的第一書記汪輝同志。”魏書記一邊說,一邊指了指汪書記。汪輝直起身,朝眾人鞠了一躬,臺下稀稀落落地響起一陣掌聲。

    “他是下派到我們村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的。”魏書記接著說。

    “脫貧攻堅?脫貧攻堅是啥子鬼喲?”臺下便有人小聲嘀咕起來,用質疑的眼光望著臺上。

    “看他那白白胖胖的樣子,分明就是30來歲的粉嫩后生,在城里工作好不好的,來搞啥子脫貧攻堅嘛。”又有人開始嘀咕著,“我看八成靠不住。”

    “安靜!”魏支書提高聲音,壓住了臺下的議論聲,繼續說,“現在請汪書記作動員宣傳。”

    汪輝直起身來,向臺下的參會人員拱了拱手,然后自我介紹道:“我叫汪輝,是興文縣委黨校工作員。受上級派遣,到九角村擔任第一書記。主要負責脫貧攻堅工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希望大家大力支持。”

    他咳嗽了一聲,從文件袋里取出一份文件,大聲說道:“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國務院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

    他像上黨課一樣,滔滔不絕地講起大政方針來。臺下的人專注地聽著。

    “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突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來了。臺下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朝電話鈴響起的地方看去。

    一位瘦高瘦高的中年漢子從褲兜里掏出棒棒機,按下接聽鍵,弓著背,把頭靠在桌子上“喂---喂”了兩聲。停頓了一會兒,又“嗯嗯---啊啊”了兩聲,然后稍微提高點音量,回應道:“馬上來了,馬上來了。”

    掛斷電話,他大踏步走到魏支書面前附耳低語了兩句,徑直走出了會議室。

    汪書記自顧自地宣傳著政策,臺下的參會人員見中年漢子出去了,已無心開會,大家的屁股下像坐了烙鐵一樣,開始不安起來。終于有個婦女忍不住了,站起身大聲說:“魏書記,我要先走了。待會兒耽誤了人家的中午飯,影響不好。你是知道的,這種事每回我都在廚上。”

    魏支書沒有說話,那婦女徑直走出去了。汪書記看到這一切,臉憋得通紅。

    魏支書見勢不妙,急忙示意汪書記暫停宣講,然后把嘴附在汪書記耳邊低語了幾句。汪書記點了點頭,深深地嘆了口氣。

    “這樣吧,我知道大家都要相幫人,今天的會就開到這里。村三職干部留下來,其余散會。”魏支書說完一擺手,大家一哄而散。只留下周村長、汪文書和他一起陪汪書記開小會。

    門外的鞭炮聲越響越密越清晰了。汪書記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剛才魏支書對他說的是五組村民楊老幺母親過60大壽,人們都要去相幫,所以都無心開會,各自忙去了。

    “哎,這是個問題!”汪輝書記嘆了口氣,轉過頭對魏支書說,“你們村的風俗歷來是這樣嗎?”

    “是的。”魏支書說,近年來,每到冬天,整個村大盤小事接二連三。結婚的、打現澆的、燒鍋底的、做壽的……每年至少也有三、四十家。

    “人情泛濫啊!”坐在一旁的周村長說,“據說,有些地方給老人立塊碑都要操辦。”

    “不是啥呢?”一直沉默寡言的汪文書也打開了話匣子,“最搞笑的是,附近某個鄉鎮有戶人家母豬下兒都請酒席。”

    哎!汪輝嘆了口氣,悠悠地說,“這是個問題!趕明兒大家空了,我們研究研究關于解決這項習俗的辦法。”

    “言歸正傳,現在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家底,摸清精準扶貧對象情況。”他對村三職干部說。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九角村七個村民小組313戶人家,人口總數1238人。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戶戶數為62戶,人口數205人。貧困戶占全村戶口的1/5,貧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6。再一劃分——因殘致貧、因缺勞動技能、因子女過多致貧、因病致貧、因老弱致貧的各占20%。擺在前面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汪輝的心情格外沉重。

    再回到全村的經濟出路: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閉塞,全村沒有一項支柱產業作為解決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的基礎。有勞動能力的中、青年多半到外省或就近城市務工去了。剩下的大多是缺乏勞動技能和因老、因病、因殘、因家庭負擔過重而無法走出大山的村民。他們長年累月就靠腳下的一畝三分地磨骨頭養腸子,一年難掙幾個閑錢。怎么不窮呢?

    就拿交通來說吧,雖然博玉路(博瀘到玉屏)穿村而過,但村民們居住分散,趕一趟玉屏場,就得來回奔波14公里,又有多少農副產品能通過他們的肩挑背磨運出大山呢?

    村辦室外的鞭炮聲越響越濃了。暮色漸漸沉下來。汪輝獨自坐在一間小辦公室里,下意識地掏出一支煙點燃了,然后透過霧蒙蒙的窗戶,望著窗外的大山。九角村的情景,如同過電影一般浮現在他眼前——

    九角村,這個位于玉屏鎮西南的村子原本是興文縣晏陽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2006年,興文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以后,原屬晏陽鎮管轄的九角、魚池等五個行政村劃歸玉屏鎮管轄。這個處于江安紅橋和長寧梅硐交界處三角地帶的村子幅員面積5.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積2369畝,人均耕地面積1.08畝,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除了農業產業,村民別無出路,怎么能不窮呢?

    九角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每年至少有三四十家操辦紅白喜事。大家忙里忙外相幫人、送人情,費時間又費經濟,怎么能不窮呢?

    還有,還有……

    深吸了一口煙,他的眼前又浮現起上午村支書魏勇剛同他交談的情況來——先前那位接電話的中年漢子老袁是六組的組長,也是全村的提調管事。村里哪家過事,都是他在統籌總管。這一年下來,少說也有近一百天在為村民的大盤小事操勞,還剩多少時間去掙錢呢?同理,那些操辦紅白喜事的人家,左鄰右舍三二十家都要去幫忙,少說每次也得花費三四天。平均每年下來,每戶人家至少有兩個月耗費到辦事上去了,還有多少閑余的時間去掙錢呢?

    再比如趕人情送禮吧,按當下的經濟條件,淡水之交至少都得一百元。在村里,一個關系網絡中等的人家,單是送禮錢每年都得兩三千,何況鄰里鄉親難免沾親帶故,那個送禮成分自然就要重一些了。這樣一筆賬算下來,每年少說也得四五千。刨開這四五千塊錢趕人情送禮,還有多少結余呢?

    又拿操辦事務的人家來說吧,從頭到尾三四天,油、鹽、醬、醋、煙、酒、茶都得花費上萬元,再加上雞、豬、鵝、鴨、菜蔬等,操辦下來,少說也得三萬元。關系網絡狹窄的,收到的人情錢還不夠生活開銷。關系網絡寬廣些的,頂多也就跑過本。事后,別人家辦事還得去還禮,這又何必呢?

    不行,這風氣得整治!他狠狠地扔掉煙頭,自言自語地說。

    在沉思中,一個大膽的想法涌上了他的心頭:要把九角村從貧困中解放出來,首先得解放群眾的思想,大力剎住操辦之風,才能讓群眾空出時間來發展產業,尋找經濟出路。

    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他的想法,并為這一想法規劃了藍圖——黨員帶頭示范,分工負責,做好動員宣傳,與村民達成公約,簽訂承諾書。以扼止大操大辦之風為抓手,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

    兩天后,村民楊老幺為母親祝壽之事結束了。汪輝又組織村組干部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是他上任第一書記以后的第一次工作部署會議。

    開會之前,他同六組的老袁組長聊起了楊老幺家祝壽的情況。從老袁那里得知,楊老幺這次為母親祝壽起散三天,收到賀禮28000元,花費27500元,賬算下來,結余500元。

    “不算不知道!”老袁說,“做生燒鍋底,撿得碗來洗。古話說的事實就是這樣。”

    “這還不算。”魏勇剛書記插話說,“再算算起起散散三天,每天相幫的人都是六至七桌。三七二十一,就有210個零工。倘若把這些零工用到建筑工地上,少說也得50元每天的收入。”

    “不得了!”老袁倒吸了口涼氣,“看來,操辦這些事情真的得不償失。”

    “所以,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糾正這種風氣。”汪輝說。

    “我贊同!”老袁第一個表態說。

    做通了老袁的工作,接下來的糾正大操大辦風氣就好辦了。

    會上,汪輝書記剛一談起自己的想法,組長們就開始議論起來,只有老袁悶聲不響。等其他組長議論得差不多了,老袁第一個站起來表態說:“我贊同汪書記的看法。”

    接下來,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管事經驗,為組長們算了一筆細賬。這一算下來,大家都驚呆了,細細回味,確實有道理。在老袁的帶動下,所有組長的思想統一了。大家紛紛簽署了責任狀,都愿意分頭下去做群眾的工作。

    “當然,事情也不是那么極端。除了死人是無可避免的而外,初婚或老人80歲以上可以舉辦!”汪書記又補充了一句。

    “死人無可避免,但結婚宴和長壽宴規模也不能過大,不能超過20桌。”組長們又補充說。

    汪書記靜靜地聽著,認真地記錄著,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在農村,一個組長就如同一個生產隊的家長,自然是說一不二的。不到一個周,七個村民小組300余戶村民的思想工作全部做通,300多份簽有村民戶主名字并蓋有手印的承諾書齊齊整整地擺在汪輝書記的辦公桌上。

    汪書記笑了,他仿佛看見全村群眾從佝僂著背,眼神布滿血絲忙于操辦大盤小事的疲憊中解脫出來,精神抖擻地奔忙在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一個良好的開局意味著會有一個完美的收官,汪輝的信心上來了。他的第一把“火”如同一次拔火罐療毒,雖然有些炙痛,卻有效地根除了壓在群眾心里的頑疾。接下來,是該他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汪輝這名來自縣委黨校的年輕干部,深知作為基層扶貧工作者肩上擔子之重。要打贏這場戰爭,作為前線總指揮的他,既需要有充裕的糧草,又需要有得力的干將,還需要自身具備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眼光。

    糧草在哪里?興文縣委黨校、興文縣電信公司作為定點幫扶九角村的單位,是決定汪輝打贏這場戰斗的堅強后盾。

    干將在哪里?九角村32名黨員、10名村組干部是保障他為攻克貧窮難關而沖鋒陷陣的精兵強將。

    戰略戰術怎么部署?汪輝充分發揮他搞黨建工作的長處,舉全村黨員干部之力,共同謀劃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

    通過半個月周密思考,結合九角村實際,在廣泛征求黨員干部意見后,一張戰略地圖設計出來了——

    未來三年的九角村發展戰略目標定位為“三領”:黨建引領明方向,規劃引領定藍圖,人才引領強保障。

    未來三年的九角村扶貧戰術定位為“三帶”: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

    未來三年九角村將實現的戰斗成果是“三變樣”:基礎設施大改觀,主導產業大發展,社會治理大變樣。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村支書魏勇剛、村長周光銀、村文書汪進江都是具有多年農村工作經驗的村三職干部。在九角村脫貧攻堅戰役中,他們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汪輝這位年輕的前線總指揮麾下的三大主力。任務分解下來了:

    支書魏勇剛牽頭主抓黨員陣地建設和村風文明建設,村長周光銀牽頭主抓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文書汪進江牽頭主抓村級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引領。32名黨員、7位生產組長是這三方面軍麾下的具體執行者。哪里有需要,他們就會及時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黨帶群如何帶?九角村具有獨特的的富硒土壤,適合大頭菜生長。每年冬季,當地群眾都在零星種植大頭菜。當地種出的大頭菜個大味美、營養豐富,但長期以來,種植戶各自為戰,加之交通閉塞,致使大頭菜種植給村民帶來的收益甚微。為了使大頭菜產業成規模地發展,帶動貧困戶創收,身為黨員的村文書汪進江帶頭,依托當地這一傳統優勢項目,流轉土地,帶動全村180戶群眾(其中貧困戶24戶)建成一千畝大頭菜種植基地。建成年生產20萬斤大頭菜的精深加工房,實現經濟總產值180多萬元。為每戶創收1萬元。

    富帶貧怎么帶?當地養殖示范戶魏定剛是一名很有經濟頭腦、在養殖方面很有技術的個體創業人才。村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充分依托這一有利條件,鼓勵魏定剛投入40萬元,發展壯大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充分將財政資金和民間資本有效結合,以“專合社+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全村62戶貧困戶以股權量化的形式,整合產業扶貧資金140萬元,建成九角村一千頭生豬養殖基地。

    強帶弱怎樣帶?長期以來,九角村貧困戶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是一道棘手的難題。五糧液圣山集團制衣車間扶貧項目落戶九角村以后,當地黨員鄭義等5名返鄉創業青年主動投資扶貧制衣車間,通過專業培訓和雙向選崗,解決全村20名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實現家門口就業。

    宏圖已繪就,戰役已打響。各條戰線的將士們全力以赴沖鋒陷陣,到2015年底,初戰告捷。

    捷報是從貧困戶魏定瀘那里傳來的。魏定瀘家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家庭負擔重——三個孩子都在上小學,而且第二個孩子因肌肉萎縮長期帶病,需要花費資金去治療和人力去照管,是縣委常委、政法委羅書記重點幫扶的對象。2015年下半年,在養殖專合社的帶動下,魏定瀘和妻子鄭啟娟全力投入到養豬事業中,當年產出生豬20頭,創收3萬元。有了第一桶金,魏定瀘夫婦的干勁更加足了,2016年,在專合社帶頭人魏定剛的指導下,魏定瀘擴大了養殖規模。

    四組貧困戶黃家松和七組貧困戶萬德科由于身體原因,勞動力弱。村上結合當地林地豐茂的實際,聘請他們擔任生態護林員,讓他們通過林業管理,每人每年創收6000元。

    既要讓貧困戶富起來,又要讓貧困群眾富得有尊嚴——這是汪輝堅守的信念。一年下來,這些在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帶動下逐漸富起來的貧困群眾信心十足了。

    發展大頭菜產業是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的有效途徑。每年入秋以后,農作物收割了,九角村大量的土地閑置了下來。充分利用這些土地栽培大頭菜,是一項可行的生態產業項目。從白露時節開始種植,到12月份就可以采收。種植基地成立后,全村有180戶群眾積極發展大頭菜種植。因為有專門的收購點和加工場所,他們不愁銷路。當年每戶就創收3000余元。這是在閑置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紅蜻蜓”。捧著這些票子,種植戶們滿意地笑了,干勁也更足了。

    村民們從頻繁操辦酒席中“解放”出來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種植和養殖業中,倒是把管事老袁閑下來了。不過,作為生產組長的他,其實也沒有真正閑著,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基礎設施現場,為村上的脫貧攻堅貢獻著他應盡的一份力量。雖然勞累,但他并沒有抱怨。看著鄉親們逐漸富起來了,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堅持就是勝利。到2017年底,汪輝帶領他的精兵強將們通過三年奮戰,“三變樣”的戰斗成果已如期實現——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嶄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落成,水泥硬化便民路、連村路、連戶路共26.9公里,建成垃圾池20口,安裝果皮箱20口、路燈40盞,建成水窖27口,集中供水200立方米。農網升級改造、移動電信網絡全覆蓋。走進如今的九角村,入夜燈火通明,公路像一條盤旋于深山里的金龍,向遠方延伸。

    主導產業方面:黨員示范產業大頭菜種植基地正呈上升發展態勢,“專合社+大戶+農戶”的生豬養殖產業發展前景可喜,五糧液圣山集團制衣扶貧項目正在成規模地發展。此外,一千畝油茶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必將為貧困群眾開辟更新、更寬的經濟發展路子。走進如今的九角村,燦爛的笑容寫在群眾臉上。他們仿佛在說:“我們生長在九角,但我們的價值何止九角呢?”

    社會治理方面:自從扼止了操辦酒席之風以后,群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創收上去了。村上通過村規民約,大力制止了聚眾賭博、亂倒垃圾等陋習。落實“門前五包”制度,改善了居民衛生環境,提升了群眾的文明素養。走進如今的九角村,你體會到的是家家戶戶窗明幾凈、公路院壩一塵不染。就連雞鳴犬吠的聲音也是悅耳的。

    到2017年底,全村62戶貧困戶房屋改建和異地搬遷全面完成,如期實現了脫貧的“一低五有”目標,整村退出貧困行列。村民們正有尊嚴的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汪輝和他帶領的團隊被興文縣委辦、興文縣政府辦評為“2017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被玉屏鎮黨委、玉屏鎮人民政府評為“2017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單位”。

    脫貧雖已告捷,攻堅不能松弛——汪輝清楚地認識到。走在九角村平坦整潔的水泥路上,清爽的風從山坳里吹來,陽光柔柔地照在臉上。看著清晨里忙碌在田間的鄉親們,聽著圈舍里傳來的豬叫聲,汪輝愜意地笑了。突然,他的電話鈴響了——又有新的任務在召喚他。他回過頭,一陣風似地大踏步趕回村辦室,驅車遠去了。

    “汪書記怎么沒來?汪書記呢?”開會的群眾議論著,靜靜地等待著。

    幾只畫眉鳥調皮地飛向樹梢,嘰嘰喳喳地傾訴著清晨的喜悅。那聲音順著平坦的水泥路飄蕩開去,泛起了陣陣優美的漣漪。

     

    作者簡介:

    羅元彬,四川興文人,興文縣作協理事,宜賓市作協會員。1980年出生,教師,供職于興文縣古宋鎮第二小學校。 

    (責編:高紅霞、羅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日产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视频 |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三级黄色片免费看|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www.日本在线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妇乱xxxxx视频| 免费成人av电影| 美女奶口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好吊妞在线观看|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浮力影院欧美三级日本三级| 嗯~啊太紧了妖精h|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888米奇在线视频四色| 大胸年轻的女教师5中字|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出轨的女人hd中文字幕|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不卡| 18一20岁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铁牛tv| jianema.cn| 女人18毛片a级18**多水真多|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日本三级电影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