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最后一天,一條消息引起了德陽市人民醫院院長麥剛的重視: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已經讓幾名患者感染,情況不容樂觀。多年的職業素養,讓麥剛迅速做出預判,并積極完善應急預案——當天下午4點,醫務部召開緊急會議,相關科室人員全體參會,防疫號角對外雖未吹響,但對內已是厲兵秣馬。
全院職工開始繃緊了弦,麥剛及醫院領導班子更是一刻也不敢放松,除了充分的疫情研判與高效的部署準備外,他也將一個準則貫穿在一系列工作之中——科學防疫。
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這是對全院職工的要求。運用在對抗這次疫情上,就是盡全力救治病人,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把疫情擴散和患者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敬畏職責
應對疫情 更快更全面
說干就干。作為德陽市唯一一家市級定點收治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的診治水平、管理水平、應急能力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為在這場“疫情大考”中交出滿意答卷,該院醫務人員守初心擔職責,以非常之役應對非常之疫。
未雨綢繆,方能臨危不懼。該院第一步便是將“備戰”所需“糧草”準備充足。
1月3日,該院開始盤點傳染病防治應急物資庫存,結合抗擊SARS和H1N1疫情的經驗,將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外科口罩列為重中之重的抗疫戰略儲備物資,陸續開展8批次傳染病應急物資采購。至1月21日,醫院儲備醫用外科口罩150000余只、醫用防護口罩10940只、醫用防護服260套。
“我們要把最好的裝備都送到一線。”麥剛說,目前醫院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防護,在進行高風險操作時更是提高了防護等級。
事實證明,這些預先儲備的針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物資,為醫院在新冠肺炎防治戰役全面打響時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支撐。不僅如此,這些戰略儲備物資還在抗疫關鍵時期為兄弟醫院在相關物資告罄求援時,提供了支持余力。
物資已備好,“三軍”齊操練。1月16日,醫院模擬“發現不明原因發熱患者”事件,開展全院應急演練,完善和調整預案,保證各崗位、各流程節點無縫銜接。1月19日—20日,分層、分批對全院相關醫務人員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方案及防控要點專題培訓,對發熱門診醫生及預檢分診護士進行重點培訓并考核。及時制定、更新院內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治和防控工作手冊,細化操作流程,讓各崗位各部門有章可循。
同時,該院提前布局網格,建立點面結合的防控體系,對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傳染病后備4個重點區域,發熱接診、疑似隔離、疑似病例報告、專家會診、病例確診、病例轉運、轉運防護等關鍵環節進行流程規范,形成點面結合的防治體系。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德陽市人民醫院有幾分勝算?在院班子的帶領下,醫院以更快更充分的準備從容迎戰,而并非以口號式的呼吁回應。
敬畏規章
科學施策 更穩更有力
敬畏規章,就是敬畏規則、規律,只有科學施策,才能打贏這場與病毒間的戰斗。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聚的日子。當天,德陽市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打響:
1月25日,取消休假的醫護人員、行政后勤工作人員紛紛回到工作崗位,醫院緊急采購ECMO(體外心肺支持系統)儲備救治重癥患者設備;
1月29日,醫院按計劃啟動傳染病后備醫院;
2月2日,全市首臺消毒機器人在醫院隔離病區上崗……
一切救治和防控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規范病區診療工作,嚴格落實防護措施,調配醫療資源集中救治確診患者。這是應對疫情的必要決策。其實,早在3年前,醫院就地建立了感染ICU病房,用于重癥感染性疾病病例收治,也是截至目前省內地市級醫院唯一建立感染ICU病房的。2019年啟動的“急救大平臺”建設,已在急診區域建立獨立的CT、DR檢查間,在本次抗疫工作中專門用于疑似、確診病例的檢查,有效實現了與普通患者的分流。
同時,醫務人員定期對病例進行多學科協作討論,通過5G遠程會診系統聽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的診療意見,制訂最優診療方案;落實醫護一體查房,優化醫療服務;規范開展中醫藥治療,中醫專業駐守病區及時辯證施治,調整診療方案。
“作為醫務工作者,要盡全力救治病人,將病人的死亡風險降到最低。”麥剛說,“學醫之人要對職業有敬畏之心,不然就會產生偏差。就像航空公司要全力保證乘客的安全一樣,我們也要求全院職工向航空業學管理,培養風險防控意識。”
疫情發生后,醫院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培養后備應急護士。為讓旌南分院隔離病區應急護士盡快適應醫療救治工作,掌握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和護理流程,做好自身防護,避免院內感染及過度防護,醫院從感染科入手,先后對4批護士開展了培訓。
敬畏生命
救治患者 更暖更貼心
在生命面前,醫者永遠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德陽市人民醫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時刻牢記著自己的從醫初心和醫者使命。
“你不是一個人,我們一直和你在一起!”幾天前,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心理治療師羅澍再次來到醫院感染科隔離病房,為在這里接受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她右手握拳,向患者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患者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向羅澍作出V字手勢,表達自己配合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
羅澍介紹,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緊張、不安的心態是難免的,心理干預提前介入,及時開展風險評估,對患者早日康復很有益處。
面臨巨大救治壓力的醫務工作者同樣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為此,心身醫學科專門為一線工作者錄制了“正念的冥想練習——與山同坐”的音頻,讓繁忙工作一天的抗“疫”戰士身心得到放松。
醫務人員是取得戰“疫”勝利的關鍵,一定得保存精力,不能搞疲勞戰術。為確保全院職工能夠得到較好的休息,醫院在制定上崗制度時,便實行彈性排班,設立A、B崗。同時,安排醫院營養科專門為一線醫務人員量身定制每天的營養餐,并要求為發熱門診、感染科、旌南分院隔離病房配置專門的廚師,24小時為一線醫務人員和隔離治療的患者備餐,全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針對一線醫護人員因長時間配戴護目鏡口罩而導致面部壓傷的問題,護理部群策群力,最后經過對十多種材料進行比對,篩選出一種可有效避免損傷的敷貼。同時,在醫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確保醫務人員的安全防護,醫院緊急開通防護物資捐贈通道……
“在疫情面前,沒有所謂的英雄,只不過是白大褂賦予我們的擔當。”麥剛表示,接下來的戰“疫”中,仍然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遏制疫情的擴散蔓延。(記者 高富強 溫韜 蒲曉莉)
來源:大眾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