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月29日電 昨天一大早,成都市武侯區桐梓林社區的防疫志愿者們就開始走訪各個小區,了解住戶的情況。葛燕希和另外兩名志愿者一組,走訪20戶家庭。
敲開房門后,住戶是一名在成都工作的外籍人士,對戴著口罩的來訪者有些警惕,從口音上判斷出對方是英國人,葛燕希立刻操起家鄉話與對方攀談起來,很快就把住戶的情況了解清楚。
沒錯,這是一支特別的志愿者隊伍,他們都能流利地使用至少一門外語,他們之中有大部分人還是“老外”,而這支隊伍要走訪的對象也主要是居住在成都的外籍人士。來自英國的葛燕希就是其中一名隊員。
“待在家里也沒有事情可做,這樣的志愿服務很有意義。”葛燕希告訴記者,她的丈夫非常支持她參與這項工作。葛燕希英文名叫Daisy,來到中國已經很多年,普通話非常流利,除了她的丈夫,平時已經很少有人再喊她“黛西”。她和丈夫都在杭州工作,是回成都來過年的,他的丈夫是成都人,葛燕希是成都媳婦。
為什么愿意做社區防疫志愿者?葛燕希說自己也經歷過入戶調查,作為一名外國人,如果不會說中文,來訪者也不會外語的話,溝通特別麻煩,很容易造成誤會。她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外籍人士更好的了解成都的防疫措施,讓入戶排查工作更有效率。“成都是我的婆家,參與這項工作也是我這個成都媳婦應盡的責任。”
在葛燕希的小組里,還有住在武侯新城的毛艷和來自斯里蘭卡的小伙子沙浪,他們素不相識卻在桐梓林社區結成了志愿者隊伍。
桐梓林社區是一個國際化社區,有大量外籍人士居住,桐梓林社區書記張家蓉告訴記者,通過前期調查,轄區內春節期間留在成都過年的外籍人士有將近400人,對于街道和社區組織起來的排查隊伍來說,語言溝通是個難題。幸好,近年來桐梓林社區通過打造國際化居民服務平臺——鄰里中心,有效促進了外籍人士和社區的融合,并吸引了大量國際志愿者的關注。葛燕希、毛艷以及沙浪都曾參與過“鄰里中心”開展的文化活動。
張家蓉介紹說,社區在1月27日通過“鄰里中心”各色微信群發布了志愿者招募公告,希望會英文等外語的志愿者參與對外籍人士的抗疫宣傳,截至1月28日,已經有79名志愿者加入進來,其中有不少外籍人士。社區在對志愿者進行了健康檢查,并配發了相應防護設施后,分組開展入戶走訪工作,不到兩天已經完成了100余個外籍人士家庭的訪問。張家蓉表示,再有一天就可以完成轄區全部外籍人士的走訪。
除了桐梓林社區,火車南站街道還有數百名外籍人士居住在不同的社區,張家蓉建議志愿者們把走訪排查的范圍擴大,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當天中午,吃過簡單的午餐后,志愿者們行色匆匆地踏上征程。葛燕希說,如果有余力她還愿意參與對普通市民的走訪排查,“桐梓林社區就有8000多個家庭,相對于我們,其他隊伍的工作更艱巨。”臨走時,葛燕希希望得到一個好評,她說:“我這個成都媳婦還不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