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熱”讓“入境游”更火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來自芬蘭的詹內·塔爾瓦伊寧和妻子在上海旅行兩周,完整地體驗了一把滬上春節的熱鬧氛圍。東方明珠電視塔、迪士尼樂園、外灘、朱家角古鎮……他向記者打開手機相冊,里面記錄著夫妻二人在上海的足跡。“我們早就計劃來上海看看,中國的過境免簽政策給我們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塔爾瓦伊寧對記者說。
今年春節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也是中國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后的第一個春節,外國游客來華的熱情愈發高漲。在這里,他們體驗原汁原味的中國年,感受中國文化魅力,與中國民眾相近相知。
上海是許多外國朋友來華旅游的第一站。據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春節假期以來,截至2月1日17時,該總站已查驗入境外籍人員4.1萬人次,其中免簽入境的外籍人員數量達2.2萬人次,占入境外籍人員總數的53.7%。
“原來需要辦理簽證,現在我和朋友訂了機票就能來,時間很靈活。”首次來華的比利時游客西貝·德斯梅特說。
甫一抵滬,德斯梅特便和朋友慕名前往豫園燈會。九曲橋上,以《山海經》中的神獸、奇花異草等造型亮相的花燈,如夢似幻。“燈會充滿創意,這種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美學設計,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德斯梅特一邊拍照,一邊與朋友討論花燈的設計理念,“每一盞花燈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們不僅美麗,還展示了歷史的深度。”
在高63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瑞士帆船運動員埃利亞·科倫坡乘坐超高速觀光電梯,僅用約1分鐘就來到位于118層的觀光平臺,繁華的上海都市風貌盡收眼底。
“看著這些地標性建筑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美麗風景,更是一個國家開放發展的縮影。這才是理解中國的最佳視角。”科倫坡有感而發。
在浙江麗水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村,哈薩克斯坦小伙子扎爾加斯屏息懸腕,羊毫筆尖在灑金紅紙上寫下一個“福”字。“這是我第一次寫毛筆字,第一次寫春聯,感覺非常新鮮有趣,很有成就感!”他說。
扎爾加斯還加入到青田魚燈舞的表演中。“注意手腕發力,要像魚尾擺動自然。”在村民的指導下,兩米長的竹制魚燈在他手中左搖右擺,燈影在黛瓦白墻上投下躍動的波紋。一番走陣、舞燈下來,扎爾加斯氣喘吁吁,手臂也有點酸,但很興奮。
來自阿富汗的托希應中國朋友之邀第一次到青田過年。魚頭豆腐湯、清蒸全魚、春卷……托希品嘗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朋友的母親告訴我,每種食物的象征意義都是對新年的期盼,比如魚象征‘年年有余’,這讓我對中國美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他說。
和朋友家人一起包餃子,托希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和團圓的味道。廚房里,大家圍成一圈,托希用手指蘸一點水,沿著餃子皮的邊緣輕輕涂抹,把餡料包進餃子皮里,再慢慢將皮捏合。“看!我包的餃子像不像一艘小船?”他學得有模有樣。
“家里充滿歡聲笑語,晚飯后,大家還坐在一起看春晚、聊天,我感覺自己成為了家庭的一員,這在我過去的經歷中很少有過。”托希的話中滿是感動。
春節期間,四川成都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熱鬧非凡。成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2日13時,成都航空口岸查驗入境旅客44720人次。來自俄羅斯的娜塔莉亞·彼得羅娃第一次來到這里,體驗“川味”十足的中國年。吃火鍋、喝蓋碗茶、看大熊貓、體驗非遺……彼得羅娃的手機日程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春節旅游攻略。
和彼得羅娃同行的安德烈,最想去被譽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的閬中。從天府國際機場乘高鐵直達閬中,中國高鐵的四通八達和舒適便捷的服務讓他印象深刻。
在閬中,兩人白天進古城,看民俗表演,晚上走進落下閎大劇院,觀看大型文藝節目《閬苑傳奇》。“在閬中古城體驗了龍獅巡游、竹馬牛燈等春節習俗文化,喜慶又熱鬧,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安德烈意猶未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3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