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全省修復濕地13.98萬畝
四川基本建成濕地保護網絡體系
2025年02月03日08:5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基本建成濕地保護網絡體系
2月2日是第29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保護濕地 共筑未來”。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四川已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100余個,其中,若爾蓋恢復退化濕地上萬公頃,海子山、長沙貢瑪恢復濕地植被7224公頃,重要濕地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四川是全國濕地資源大省,濕地總面積達3293萬畝,居全國第七位,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目前,四川已建立各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32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處;建立濕地公園55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29處;有國際重要濕地3處、省重要濕地6處,基本建成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初步實現濕地分級分類管理。
2023年,四川多部門聯動實施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部署了黃河干支流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數十個工程,切實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去年印發的《四川省省級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支持阿壩、若爾蓋、紅原、松潘、稻城、理塘6個縣開展省級濕地生態補償。2023年以來,全省完成濕地修復13.98萬畝,通過大力實施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建設,以林補水、以水養林。2023年,全省森林涵養水源總量達890億立方米。
去年,四川對《四川省濕地保護條例》進行修訂,重點圍繞濕地保護分級分類管理體制、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濕地修復要求等進行規范完善。其中,明確了濕地的定義,強化了政府領導、建立濕地保護協調協作機制等職責,并增加專章、突出對泥炭沼澤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俊伶)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