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充充充”!是“智慧工地”,也是“建筑科技館”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春秋戰國時期,在現在的四川境內有一個諸侯國叫充國,意思是“倉廩充盈之地”,這就是南充地名的由來。如今,南充市境內正在建設的一項大工程,是當地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的有力支撐和推動這里大學城建設的重要抓手。
五冶工地觀摩會場入口。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這就是中國五冶集團正在承建的南充市醫學科學產業園建設項目。該項目位于南充市遠郊區,占地1800多畝。遠遠望去,正在建設的工地上,一棟棟藍色防護網包裹的建筑物巍然屹立,如同一座藍色的城堡。
如果你來到這里,多走走、多看看,一定會忘了這是工地,以為它是個科技館。這可不是夸張,在五冶工地親自體驗過的人,都有這個感覺。因為,滿滿的科技感、大大的沖擊感,讓人感覺科技就在身邊,高端就在眼前。
用VR技術加強安全教育。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近日,一場安全質量綠色標準化暨智能建造觀摩會在中國五冶集團南充片區指揮部盛大舉行。從安全教育到現場監管再到施工操作,前沿新科技在這里得以全方位推廣使用,讓來參觀的人覺得新奇又好玩。
參觀者左右手各觸摸一個球體,就和系統構成了一個電路回路。電流通過人體,給人直接的觸電感受。電壓設置在安全范圍內,分為十級可調檔位。隨著電壓加大,人的觸電感受會越來越強烈。這種真切實在的防止觸電安全教育,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了最直接的教育效果。
其他的安全教育形式,也體現出創意的爆棚和科技的加持。比如,用VR觀察地形防止高空墜落、安全帶保護體驗、安全帽撞擊體驗等等,都是安全與效率的實際呈現。
防止觸電安全教育實踐。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安全教育只是項目進展的開始,更多的科技體現在施工過程中。一座正在施工的大樓外,一架工程無人機擔負著光榮的使命。在操作員的指令下,機箱自動打開,無人機旋翼啟動,轟鳴著展翅云霄。經過飛行巡察后,它又能帶著數據自動飛回來,精準地降落在機箱里。機蓋合攏那一刻,一個完美的工程閉環產生了。
“它可以飛到人不容易到達的地方,查看情況拍攝照片和錄像,比人去查看更安全、更高效、更準確。”一位地面工程人員介紹,現在五冶應用了大量的科技設備,在施工中代替人進行危險、勞累、易出錯的工作,效果非常明顯。
這位工程人員所言非虛。在科技展館里,參觀者們見到了更多的科技奇跡。一個帶著像坦克一樣底盤的機器人,能在垂直平整的鋼結構上爬高,并在到達指定位置后進行高質量的電焊工作。這套動作對于人來說,是非常危險和困難的,可是對機器人而言卻只是5個字:那都不叫事。
會爬墻的高空電焊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利用激光測距,可以繪制三維地圖,很多地圖的街景就是這樣繪制的。根據這個原理,利用特殊設備進行工程監測,測量結構內外部數據,進而及時調整和改進施工方案,在五冶的施工過程中也已經屢見不鮮。對于五冶的工程人員來說,這種工作是“看上去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也一點都不復雜”——他們只需要帶著手持式或者穿戴式的裝備,在相應的空間里走動,就會得到相應的數據。一般的網友可能對這個工作沒有直觀的理解,現場講解的工作人員舉了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某個很流行的游戲,就是用類似這樣的設備,在建筑和洞穴內部測繪數據,從而建構出了游戲3D場景的。”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相對于“務實”這個概念來說,這種設備是“悟空”的,它追求的是空間的數據。
在修建墻壁的時候,為讓墻壁看起來更有光澤更美麗,一般會先抹上膩子然后再噴乳膠漆。這工作如果由人來做,不但繁瑣而且容易質量不均勻,對人體呼吸道也會造成影響。如今,把這工作“轉包”給機器人,它能干得保質保量高效高光。“但機器人也不是全能的。它只適用于大面積的工作量,量小了就劃不來。”工作人員介紹,五冶會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用人工還是用機械,從而在整體上作出最優選擇。
好酷又好用的穿戴設備。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混凝土整平、抹平、抹光機器人,墻面打磨機器人,膩子涂敷機器人,膩子打磨機器人,面漆噴涂機器人……這個智能工地里,最能“打”的一群機器人,不僅提升了施工效率,還確保了工程質量。
科技引領發展,智慧見證奇跡。項目在智能建造過程中,充分整合應用了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建筑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比如,平平無奇的樹木移栽,有了激光掃描和數據采集,就成了“科學大樹具”。這方法不僅提高了統計的準確性和效率,還能夠根據點云數據獲取樹木的具體參數,為后續的樹木移栽和保護工作提供支持。
“這里邊的一棟建筑,圖情中心,準備申報中國建筑的最高榮譽——魯班獎。”一位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不但要爭取為五冶立個功,更要爭取為南充留下一份優秀作品。
監控中心終端顯示系統。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據悉,這個項目既是四川省重點項目,也是四川省2024年度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同時也是南充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承接項目以來,五冶集團就以提升項目新質生產力水平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向社會提供著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應用示范。
當地一位群眾認為,這個項目建成后,將促進南充及周邊地區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它將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涌入南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充分發展智能科技,充實地方產業經濟,充盈機遇帶來美好,充裕生活充滿喜氣。五冶和南充正一起開啟“充充充”模式,讓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油助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