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公安:“生態警務”繪就綠水青山“平安色”
秋末冬初,涼山大地披上了一層翠綠與金色交織的壯麗外衣,成群的候鳥在此聚集,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幾只越冬的黑頸鶴優雅地飛過保護區上空,森林里的大熊貓憨態可掬,小熊貓成群結對的在林間穿梭,形成一道道靈動和諧的風景線,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
作為守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涼山公安機關緊密結合“昆侖”“清風”等專項行動,持續加大對各類破壞生態違法犯罪打擊力度,以打擊、巡護、宣傳為著手點,不斷強化“生態警務”實戰能力,以生態警務守護綠水青山。
“生態警務”繪就綠水青山“平安色”。涼山州公安局供圖
全力防林火 全速破火案
聚焦主責主業嚴打震懾環境犯罪
近日,西昌市大興鄉的綜合執法隊輔警張偉在使用無人機巡查林地時,發現一名村民違反《涼山州禁火令》。張偉立即通過無人機喊話并拍照取證,責令該村民立即熄滅煙頭,并前往鄉綜合執法大隊接受處罰。
同時,在西昌市海南街道白廟村,駐村輔警李明與五名民兵正在進行家訪,強調森林火災的防范措施,確保村民們能夠積極參與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中。
在涼山,像張偉和李明這樣的專職駐村輔警有2285名,每到防火高風險期,駐村輔警和該村綜合執法隊隊員就會不分晝夜帶裝巡防,協助社區民警、村組干部、網格員分級分類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五類重點人員管控。
“涼山林草資源豐富,林區內珍禽異獸眾多,可以說有效遏制森林火災,就是對生態環境的重要保護。”涼山州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防火和應急響應能力,加強對違規野外用火的打擊,涼山公安推行“一村一輔警”警務模式,建立1289個標準化警務室,并為每名輔警配備摩托車、警務通及單警裝備,增強基層防火力量。此外,實施“軍警民”聯合巡邏機制,對五類防滅火重點人員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并印發《涼山州2024嚴打違規野外用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推動行政查處和火案偵辦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推動森林草原泛感知網絡建設,實現了重點區域的全覆蓋。
“軍警民”聯合在一線巡邏。涼山州公安局供圖
為克服火案現場信息線索極少的問題,2022年6月,涼山州公安局成立了李飛火案專家工作室,配備專業技術骨干,專注于火案勘查領域。通過探索總結“163技戰法”并制定《重大、疑難火案偵辦指引》和《火案偵辦現場勘驗指引》等機制,實現了連續三年重大火案破案率、火因查明率“兩個100%”。
防林火、破火案,是涼山公安防范遏制、依法打擊環境犯罪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涼山公安始終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依法嚴打、防范遏制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構建了“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扎實推進“昆侖”“春風”等專項行動,部署開展“新篇”“謀治”和“保護生態”等系列行動,把打擊矛頭對準環境污染、破壞耕地、非法捕撈、破壞生物多樣性、毒害古樹名木、違規野外用火等違法犯罪。同時,啟動了“圖戎”“視覺計算”兩個項目建設,升級了情指中心,建成火案專家工作室、網安工作室、森警情報研判室等,一旦發生相關案情,技網情全面賦能、同步上案,有效提升了案件偵破能力。
今年1月至10月,共立環境類刑事案件175起,起訴119起306人。
跨區域聯動 跨部門協作
提升環境資源犯罪打擊質效
環境資源犯罪類型眾多,往往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持才能有效進行案件偵查和證據收集。同時,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往往涉及多個地區,存在執法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的短板。
為破除瓶頸,提升辦案質效,涼山州公安局主動采取措施,與云南省昭通市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雅安市、甘孜等地公安機關簽訂了協作協議。同時,與甘孜州自然資源局、甘孜州生態環境局、甘孜州農業農村局、甘孜州林業和草原局等相關部門建立了聯動處置機制,共同打擊污染環境和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行為——與林草部門聯合建立110和12119警情互通機制及涉林警情通報機制,緊盯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狩獵、非法捕撈等犯罪活動,持續加大打擊力度。通過開展“春風”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非法采砂采礦等犯罪活動。
深入一線巡防。涼山州公安局供圖
2023年12月,涼山公安接到會理市黎溪鎮村民線索稱,會理市黎溪鎮河漂村金沙江江邊疑似有人非法捕魚售賣。會理市公安局迅速行動,發現犯罪嫌疑人使用自制氣墊船和禁用的“絕戶網”進行大規模非法捕魚。鑒于案發地點位于川滇兩省交界處,涼山公安迅速與云南省相關公安部門及農業農村部門聯動,共同展開調查。經過四個月的深入調查和嚴密布控,辦案人員于2024年2月3日凌晨成功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和楊某某,并共查獲野生魚196尾,其中大部分為國家二級保護魚類。
此案的偵破成功打掉了一條跨越兩省五地的“捕供銷”非法產業鏈,是涼山州近10年來首次在江面上抓獲非法捕撈水產品的案件,也是涼山公安積極協調聯動處置提升辦案質效的成果體現。
此外,涼山公安還積極參與保障長江上游和高寒泥炭沼澤濕地、重要水源涵養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等修復治理,協助推進保護發展、線蟲病治理、退化草地綜合治理、圍欄封育等生態工程建設。并與應急部門建立聯合行動快速響應機制,加強了森林草原火災現場的協同作戰。
通過跨區域、跨部門的協調合作,有效提升了辦案質效。2024年1至11月,全州共立案偵辦環境資源犯罪案件205起。
立體化宣傳 常態化教育
引領群眾共筑生態安全屏障
要形成有效震懾,既要依法嚴“打”,更要以打促“防”。在嚴打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的同時,涼山公安還大力推進環保宣傳教育,有效提升群眾的保護意識。
民警們和彝族同胞們交流。涼山州公安局供圖
結合地區實際,民輔警深入林場、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彩頁等多種方式,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引導群眾成為生態多樣性的守護者。
此外,涼山公安局創新合作模式,與法院協調,將審理森林火災案件的巡回法庭設立在鄉鎮,每次審理都吸引了大量村民旁聽,起到了顯著的警示和教育作用。通過各類媒體平臺的持續宣傳,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公安局還開發了“森林草原防火舉報”微信小程序,鼓勵民眾積極舉報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如今,涼山公安環保宣傳工作已經形成立體化宣傳模式。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精準制定宣傳內容,差異化選擇宣傳渠道,確保每一份環保理念都能精準傳達至目標受眾。從城市至鄉村,從學校至社區,從老年至兒童,涼山公安的環保宣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我曾經認為山里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但是隨著公安部門加強了生態環保的普法宣傳,我逐漸明白了生態環境的脆弱和寶貴,并更加珍惜我們的河流和山林,也開始參與到各種環保活動中去,比如植樹造林和清理河道垃圾。”會理市黎溪鎮河漂村村民小李表示。
公安民警深入田間地頭和村民科普宣傳。涼山州公安局供圖
“公安民警不僅多次來村里開展講座,還展示了因非法捕撈等行為對生態造成的具體破壞案例。他們耐心地告訴村民,保護好自然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也是我們子孫后代能夠繼續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前提。如今,我們村的環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家也都支持和參與到生態保護的行動中來,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會理市黎溪鎮河漂村黨委書記石安富表示。
隨著涼山公安在環保宣傳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主動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反對濫伐林木和舉報防火區違規用火等活動中。今年以來,涼山公安已接到群眾關于環保相關報案60余次,環保意識深入人心。(諶生智、方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