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涂”不一定是阿爾茨海默病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典型病案
老年人出現記憶力下降、腿腳不利索、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很多人會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事實真的如此嗎?
近日,65歲的張大爺因記憶力下降伴行走不穩兩年,來到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院)就診。此前,張大爺在外院多次就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治療后無明顯改善。近期張大爺出現記憶力明顯下降、小便控制差等癥狀,經頭顱CT及其他檢查,考慮是正常壓力性腦積水。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蒲九君為張大爺進行了腦脊液釋放試驗,8天后,張大爺記憶力好轉、步態改善,確定該診斷。隨后行腦脊液分流手術,術后2周,張大爺成功康復出院。
什么是正常壓力性腦積水
正常壓力性腦積水又稱可逆性癡呆,是腦積水的一種特殊類型。此病發病十分隱秘,最常見于60歲以上老人。根據相關指南顯示,約1/6有阿爾茨海默病癥狀的患者實則與正常壓力腦積水有關,因其癥狀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性癡呆等十分類似,極易被忽視。
如何判斷腦積水
正常壓力性腦積水有3個基本特征——步態困難、認知障礙和尿失禁。患者不需要具備所有3個基本特征,但必須主要表現步態困難,即可以僅有步態困難的臨床癥狀,但不能僅有另兩個癥狀之一(尿失禁或認知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患該病最早的泌尿問題是尿急,而不是尿失禁。具體每個特征表現如下:
步態障礙:步態困難是正常壓力性腦積水最顯著的臨床特征,表現為足離地困難、行走緩慢、步子小,通常為寬基步態(兩條腿行走間距很寬),轉身困難(需要走幾步才能轉身180度或360度),而且轉身時很容易跌倒。帕金森步態可能與之相似,二者區別在于前者為窄基步態(兩條腿行走間距很窄)、對視覺和聲信號提示有反應,可能還有帕金森病的其他特征(不對稱、靜止性震顫、面部表情減少、手和手臂運動遲緩);而后者通常沒有這些特征,后者對下肢的影響大于對面部和上肢的影響。
認知障礙: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的認知障礙在數月至數年內演變,通常在步態障礙發作后出現。主要表現為精神運動減緩、注意力和專注力下降、執行功能受損、情感淡漠。
尿失禁: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病程早期可能出現尿急而非尿失禁。此外,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的步態障礙會使患者不能及時到達衛生間。病程晚期,患者尿失禁但并不感到尷尬/困擾,這反映其很可能源于額葉受損。
蒲九君醫生提醒:老年性腦積水癡呆是可以治愈的。老年患者出現記憶力差、反應慢、步態障礙和尿失禁等表現時,應及時就醫進行正確診斷。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彭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