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合照。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供圖
近日,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童歡教授的帶領下,聯合麻醉科為一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成功實施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L),這標志著醫院消化內科對于門脈高壓導致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療邁上新臺階。
今年70歲的李阿姨(化名)原本身體硬朗,但近一年來卻出現了食欲不振和體重驟降的情況。經檢查發現,她患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其并發癥之一就是食管靜脈曲張。經過進一步檢查,胃鏡檢查提示李阿姨存在重度食管靜脈曲張,極易并發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由于李阿姨對降低門脈高壓的藥物存在不良反應,華西醫院專家推薦采用內鏡下治療以降低出血風險。
求醫心切的李阿姨經過多方打聽,來到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面對這一情況,醫院團隊在經過詳細評估及與童歡教授的溝通后,決定為李阿姨實施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
據了解,該技術是治療和預防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一線方法,具有創傷小、止血快等優點。手術通過內鏡直視,利用負壓吸引器將曲張靜脈完全吸入套扎器內,并釋放橡膠圈結扎,中斷血流,使靜脈萎縮-血栓機化-瘢痕和纖維化,以達到止血和預防再出血的目的。
手術在醫療團隊的精心準備和操作下順利進行,全程安全無虞。術后,李阿姨的身體狀況迅速好轉,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已恢復正常生活。她滿懷感激,并對醫院精湛的醫療技術及溫馨周到的服務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由衷的贊譽。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馬功力介紹,該病癥多由門脈高壓引起,若患者進食過硬的食物或者胃酸返流腐蝕食管黏膜薄弱處,都容易引起出血,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預后較差。因此,對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預防破裂出血十分必要。
據悉,自開展無痛胃腸鏡技術以來,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鏡科的患者數量不斷攀升。除了常規消化道疾病的診療,醫院還先后開展了消化道狹窄擴張術、經皮胃造瘺術、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等先進技術。未來,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以患者為中心,提升診療技術和服務水平,承擔醫療職責和時代使命,為群眾的健康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王凡、實習生李銘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