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 走出智慧豐收路
水稻覆膜節水節肥綜合高產技術。簡陽融媒供圖 |
作為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科技特派員是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簡陽市充分發揮好科技特派員科學技術支撐作用,錨定鄉村產業振興、農業現代化目標,促進高質量科技供給,“慧”就了雄州大地豐收新畫卷。
近日,在石鐘鎮火燒廟村,科技特派員、食用菌專家、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曾先富再次來到這里,“把脈”新一季赤松茸播種的關鍵環節“建堆發酵”。近年來,火燒廟村在曾先富的指導下,赤松茸種植連年獲得豐收,村集體經濟收入節節高,上一季收入16萬元。成都市科技局派駐火燒廟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王進介紹,科技特派員既帶來了新技術,也幫助我們掌握了赤松茸種植方法,讓我們有信心不斷發展林下赤松茸種植。
不久前,科技特派員、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呂世華在石鐘鎮石王村用“膜法”幫助村民走上豐收“稻”路。200余畝水稻運用水稻覆膜節水節肥綜合高產技術,有效控制了福壽螺的危害,迎來了今年水稻的大豐收。村民賀中俊表示,經受了各種考驗后的豐收場景太難得了。
眼下,在三合鎮靖水村小黃姜種植基地,只見一株株小黃姜在遮陽網下枝桿翠綠挺撥。看著這些再有一個多月就要收獲的小黃姜,靖水村黨委書記、村主任周殿勛滿眼的期待。
小黃姜是簡陽特色蔬菜,靖水村與塘壩村一起投資近90萬元,打造全市規模最大的小黃姜種植基地。談及可以預見的“豐”景,周殿勛很是感念簡陽科技特派員的獻計獻策。靖水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產業興旺是關鍵。為發展產業,該村通過采用簽訂保底回收農業訂單的方式,發展小黃姜。確定了方向,但卻苦于缺乏小黃姜種植技術,于是該村向 “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簡陽市運管中心提出了技術需求。3月29日,科技特派員萬群就來到村里,針對小黃姜種植“把脈開方”,開展實地操作示范、理論講解、互動交流,有針對性地就農戶關心的生姜種植及后期病蟲害管理現場提供技術指導服務。5月31日,再次來到這里開展生姜種植后期降溫、水肥管理技術指導。
一幀幀科技特派員扎根鄉村,扎實開展多樣化科技服務的鏡頭構建了一幅幅豐收的大美畫卷。近年來,簡陽市經科信局依托“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搭建“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簡陽市運管中心,聚焦各鎮(街道)主導產業及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在簡州大耳羊培育、食用菌、水稻、特色水果、糧油、生豬、蔬菜、水產、蠶桑等產業發展方面,曾先富為石鐘鎮火燒廟發展羊肚菌20畝和林下赤松茸40畝;曾凱為專合社引進20余頭價值7萬余元的優質川鄉黑豬種豬,并提供2萬余元的資金支持;許鋒為牧業公司爭取科研項目資金25萬元,并協助農業農村局完成《簡州大耳羊產業發展體系研究及對策》編制;萬群為農戶發放新品種茄苗3000余株……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員各自優勢智力資源,做大、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繁榮。同時,在科技特派員的“牽線搭橋”下,推動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小胖墩”——藤椒林下赤松茸種植場景、“尖子生”——水稻示范基地、“致富果”——黃桃、水蜜桃產業、“橙特色”——柑橘產業、“桑果園”——桑樹經濟……新型種養殖場景快速落地,推動農業特色產業快速集聚發展。
下一步,簡陽市將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科技示范、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推動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新技術示范推廣。(曹禮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