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以“五大行動”為抓手奏響鄉村振興“五重奏”
近年來,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積極構建“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校地共建”模式,以“青年培養、資源整合、文化創新、環境營造和組織幫扶”五大行動為抓手,與地方社區緊密合作,共同構建了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活動共創、環境共造、組織共建的“校地”共建共享特色品牌活動體系,取得了豐碩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品牌效應。
青年引領未來——人才共育實現人才振興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始終將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作為核心任務之一,通過組織“我為鄉村做貢獻”文化扶貧項目等系列活動,構建了涵蓋教育類、經濟類、生態類、管理類、健康類和設計類六大領域的“六位一體”專業集群,緊密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需要。
三年來,學校共組建9支校級團隊、近23支院級團隊超2000人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外,學校還捐贈了大量書籍資料,并指導村社區團組織開展“三會一課”,致力于培養一批能夠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青年帶頭人。通過實際行動,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培養出了一批具備專業知識與社會擔當的新時代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創新思路。
科技賦能升級——資源共享實現產業振興
為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搭建電商平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借助網絡平臺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營銷支持、設立校內展銷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多措并舉增加農戶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通過對紅原縣牦牛毛制品的技術研發與品牌塑造,成功推動該地區特色產業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為當地的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展現了科技賦能在鄉村產業中的重要作用。
藝術點亮生活——活動共創實現文化振興
為豐富鄉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積極倡導文化藝術社團走進鄉村。來自學校的書畫社、漢服社、環保社等社團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福圣社區的“綠影”垃圾分類推廣、陽光村的急救知識培訓……一系列活動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促進了學生與社區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學校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貢獻了力量。
特別是“青春志愿 愛在社區”、“百團進社區”工作專項團隊的成立,形成了高效的服務體系,確保了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性和持續性,真正實現了“群眾需求—社區搭橋—學生回應”的良性互動鏈條。
“綠影”守護家園——環境共造實現生態振興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發起了“綠影”守護行動計劃,以此加強生態文明教育,鼓勵綠色生活方式。學校圍繞全國科普日、世界水日等主題,與周邊多個村社區聯合舉辦了廢舊物創意設計大賽、環保酵素制作培訓等活動,并成立了5個專門從事環保工作的學生社團。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也為創建更加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團激發活力——組織共建實現組織振興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原則,與地方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一方面,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之中;另一方面,通過人員共育計劃選拔優秀團干部擔任兼職村干部或社區團委委員,定期舉辦業務培訓課程,增強其工作能力和責任感。此外,雙方還簽訂了涵蓋基層團建、志愿服務等方面的多項合作協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
經過不斷努力,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共青團榮獲了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省級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集體、四川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等多項榮譽。學校共建共享引擎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校地服務資源得到了進一步整合,社區居民需求得到了進一步滿足,實踐育人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楊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