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馬潭區:“紅紅臉、出出汗” 麻辣詢問只為問出癥結、評出實效
今年以來,瀘州市龍馬潭區人大常委會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監督作為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對去年《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詢問。詢問“大考”現場,“考官”們詢短板、問差距;,“考生”們答對策、找措施,在面對面監督、點對點交流中,以營商環境之“優”,紓解市場主體之“困”,促進經濟大盤之“穩”。
深入實情,以“問得準”考出“真功夫”
專題詢問要做到“真問、敢問、會問”,功夫就要下在“問”前。
為了讓本次專題詢問“有的放矢”,把問題找準,把情況摸透,區人大常委會在前期開展了大量扎實有效的準備工作。專題詢問前,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領導小組針對《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通過專題調研、現場察看、個別了解等方式,廣泛聽取代表意見,詳細了解去年執法檢查交辦的46個問題辦理情況,突出企業關切,為專題詢問“問準、問清、問實”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達到群眾關注的焦點在哪里,人大的監督重點和力量就匯聚到哪里。
怎么問、問什么,才能達到真監督真支持的目的。“給范圍,不給題目,我們對收集的每一條建議、每一個問題都認真研究,反復討論,把大家普遍關心關切的難點痛點事項原汁原味搬進詢問現場。”區人大經濟委主任趙念春介紹。
從深入一線調研到認真收集問題,從積極聯動到會前多次調度,在區人大常委會的精心組織下,一場求實問效的專題詢問蓄勢待發。
緊盯痛點,以“麻辣問”確保“真交鋒”
“問深問透了,才能更好地督促政府部門改進工作。”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同志稱,專題詢問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力求詢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
“當前,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但不少企業反映相關惠企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直達快享還不夠,請問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淦小偉的提問拉開了本次專題詢問的序幕。
“條例中明確規定,多個部門對同一市場主體檢查的,本級人民政府應當明確由一個部門組織實施聯合檢查,可是我們在調研中有些企業反映,我區還存在多頭執法問題,區政府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針對企業高度關注的難題,杜維國委員的提問直擊要害。
“不少企業反映應急、環保對同一現象的整改標準不一致,同時,聘請的專家也存在檢查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導致企業重復整改,請問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朱小蘭語氣平緩,但問題尖銳。
……
問題一個比一個辛辣,一個比一個具體。
整個專題詢問持續時長近3個小時,詢問過程緊扣主題、有的放矢,8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企業代表就惠企政策兌現、招工用工難、行政執法等問題分別向10個部門進行詢問。問題切中要害、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體現了為人民而問,問出了人民心聲。10個應詢部門負責同志的回答思路清晰、對策翔實、措施有力,體現了公仆情懷,答出了責任擔當。
測評跟蹤,以“小舉措”撬動“真成效”
營商環境好不好,要由企業家說了算。
現場詢問會上,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企業代表根據應詢人回答問題的表現,進行滿意度測評,主持人在下一個問題結束后當場公布上一個問題的測評結果。同時,專題詢問結束后,到會的43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企業代表對應詢的30個職能部門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將抄送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并作為區人大對各部門年終目標考核依據。
滿意度測評充分體現了監督的深度,是延伸監督鏈條、提高監督實效、增強監督剛性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測評結果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專題詢問始于“問”,而不止于“答”,更注重“果”,只有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一環套一環,人大監督的“閉環效應”才能真正凸顯。
“詢問有‘剛性’、回答有‘干貨’,這僅僅是開展專題詢問、推進問題解決的開端。各應詢單位要認真兌現‘答’的承諾,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真正體現‘改’的成效。區人大常委會要加強‘問’后工作,堅持強化跟蹤督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給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月桂在會議講話中指出。
這次龍馬潭區常委會圍繞《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首次將執法檢查與專題詢問這兩種監督方式結合起來,通過“執法檢查—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整改落實—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跟蹤問效”,既是對執法檢查效果的強化,也是對專題詢問方式的豐富和完善,目的是充分發揮執法檢查監督利劍作用,查出營商環境問題癥結,問出整改落實務實舉措,進一步強化監督工作的剛性和實效,推動全區營商環境工作再上新臺階。(唐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