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臺山景區以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吸引八方游客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10月的天臺山,颯爽的秋色鋪陳開來,每一個角落、每一片樹葉都包含著別樣的風情。目之所及處,森林秘境、瀑布螢光、晨輝霧靄……皆成詩意。10月17日,來自中央、省內外多家主流媒體走進天臺山旅游景區,用鏡頭捕捉極致美景,用文字記錄邛崍以生態價值激活經濟“流量”的生動實踐。
自啟動創建5A景區工作以來,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游客持續增長,贊賞也絡繹不絕。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天臺山就以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和不斷升級的創新服務吸引了八方游客,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點“綠”成金 生態文旅IP頻頻出圈
“天臺山,天臺山,一重天臺一重天,重重天臺上九天”。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邊緣,邛崍山脈龍門山系末段,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亞洲最大的螢火蟲觀賞基地。“九千顆怪石兩千峰,九十里長河八百川”,這里丹霞地貌變化豐富,形成各種奇峰怪石。山有多高,水有多長,金龍河從最高峰玉宵峰蜿蜒而下,幻化出長灘、疊溪、瀑布等水景觀,是遠近聞名的高山玩水勝地,有“九寨歸來不看水,天臺歸來不玩水”的美譽。
天臺山景區。廖松攝
風染清秋層林染,秋意洶涌如畫展。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是天臺山秋意正濃的時候,最適合約上三五好友徒步出游,在寧靜中忘卻煩心事,在自然中找回自我。春天山花爛漫、夏夜螢光閃閃、秋日紅葉斑斕、冬季靜謐浪漫,圍繞“絲路山水,螢舞天臺”形象定位,景區突出南絲路文化主題和生物多樣性稟賦,創新推出螢火蟲、地質景觀等微博物館產品,開發親水玩水項目20余個,營建生態觀光、自然研學、戶外運動等特色場景40余個,打造康養度假、穿越探險等精品線路5條,開展特色活動數場,真正實現了“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場場有亮點”,全面激活文旅消費。
2022年,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創立全國首個“螢火森林”生態旅游品牌,大力實施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獨特的螢火蟲資源孵化生態產品、系列文創產品、體驗互動活動等,使景區成為自帶“螢光”效果的網紅打卡地,促進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高效轉換。據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螢火蟲觀賞直接拉動消費約1.3億元,景區商家收入不斷增加,帶動了景區周邊3600余人就業。
鑒于成都天臺山獨特優越的自然環境以及南方絲綢之路等厚重人文底蘊,2024年,《中國國家地理》“紅框”和《中華遺產》“綠框”同時落地于此,邛崍也成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四川省的首個“雙框之城”。
攻堅克難 提質升級穩步推進
國慶小長假期間,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圍繞“保安全、保暢通、保服務”總要求,全力提升景區環境容貌、基礎設施、旅游秩序,全心全意為游客保駕護航。景區全力強化了值班值守工作,精心筑牢安全防線,確保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大力提升了服務質量,以優質、高效、貼心的服務保障良好的旅游秩序,讓游客們在景區內能夠盡情享受愉悅的旅程。通過多元化、創新性的推廣方式進一步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景區基礎設施完善。廖松攝
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面推進5A創建綜合提升工作以來,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實施景區品質提升項目136個,完成游客中心改造、標識標牌、道路修復等配套項目和長虹瀑布、香草疊溪等核心景點提升項目,打造三級游覽體系,提升景區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品質。
除此之外,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契合游客需求,開發系列主題旅游產品、豐富特色消費場景,實施了螢火蟲微博物館、地質微博物館、生態科普走廊、沉浸式夜游體驗等一批符合文旅消費趨勢、彰顯特質特點的項目。自駕南絲路、南絲路漢服國風大賞、南絲路家庭親子挑戰賽、螢火蟲微光音樂會、螢光夜跑等系列精彩活動已逐步上線。今年暑假期間,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籌建的天臺山螢火蟲微博物館正式開放運營,讓市民、游客開啟一場與螢火蟲的浪漫邂逅,實現“白日賞螢”。
當前,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已進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決勝沖刺階段,以5A創建助推景區蝶變,提升景區知名度、影響力勢在必行。“我們將對照5A級景區標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為游客提供更加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而言,從4A到5A,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變化,更是景區實現旅游品質跨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