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上百萬份種質資源,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什么來頭?
在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一個25℃的常溫實驗室里,一排排高達房頂的架子上擺滿了透明玻璃瓶,里面都是正在培育的國蘭種苗。
這個高21厘米、直徑8厘米的透明瓶可不是它們最終的家,很快這些成熟的國蘭植株將被移栽出來,2年后,將成長為一株美貌的蘭花。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正式全面運行。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這里展示了四川特色名貴國蘭資源離體保存試管苗及自主創制的國蘭新材料50余份。”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園林花卉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蔣彧是最了解這些種質資源的人,她長期從事蘭花資源收集與評價、蘭花種質資源保存與創制工作。
不過,50余份國蘭種質資源只是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的冰山一角。10月20日,位于天府現代種業園的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正式全面運行,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未來可實現年保存各類種質資源188.4萬份(劑)。
“全面投入使用后,我們進行一段時間試運行。所有指標和數據合格后,我們再逐步將此前收集到的農作物、畜禽、水產、花卉、中藥材和林木的資源入庫。”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云介紹,保存是當下的首要任務。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總體規劃為作物種質資源庫區、畜牧水產區、科普展示區。作物種質資源庫區劃分為實驗區和存儲區,實驗區主要用于存儲前處理、檢測、實驗、信息處理等,存儲區主要用于種質資源保存,另有輔助實驗、輔助供種等輔助功能。作為四川種業創新基礎性平臺,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將聚焦種質資源保存、分析、利用三大功能,入庫一批種質資源的任務將在今年底完成。
特色名貴國蘭組培苗。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種質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后,種質資源的共享開發利用是業內的關注點。“希望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是一個‘能進能出’的種質資源庫。存儲在庫中的優異資源向全國育種家開放使用,這樣才能為全國的育種事業發揮作用。”研究分子育種的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胥南飛表示。
“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的建成運行,必將對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現代種業育種創新、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產生積極影響。”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蔣剛表示,“我們將著力深化開放合作,建立健全‘種子銀行’托管、資源共享利用有償使用、校院企地交流合作‘三大機制’,加快提高優異種質資源的利用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