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展愛國教育 潛心厚植家國情懷
——瀘州市關工委深入開展愛國情懷厚植行動
9月2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瀘州市青少年詩歌征文比賽頒獎活動”在瀘州開放大學舉行,不少青少年詩詞作品被轉發傳播。瀘州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姚福康在總結講話時說:“未成年人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持之以恒,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家國情懷潛移默化厚植在廣大青少年心中。”
多年來,瀘州市關工委堅持實施“鑄魂”工程,愛國主義教育就成為青少年立德樹人的重點。在厚植行動中,“酒城五老”宣講、實踐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場館作用發揮等效果明顯。在厚植形式上,更加注重思想引領、文化涵育、實踐養成、教育引導,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成為廣大青少年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為實現共同進步 “五老”宣講成主打
“向青少年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能增強他們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姚福康說:“宣講是最直接的教育形式。‘五老’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講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更能讓青少年受到感染。”據不完全統計,“酒城五老”每年進校園宣講愛國主義上千場次,線上線下聽講中小學生數10萬人次。僅2024年秋季學期第一周,古藺縣“開學第一講”就出動“五老”200多人次,10萬余青少年受教。
王小燕是高中退休思政特級教師,他認為:“我們的授課,要結合自身經歷、結合歷史事件、結合發展成就、結合社會責任,才能激發起聽眾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實踐中,“五老”講中國悠久歷史、講祖國統一大業、講中華優秀傳統、講改革開放成就、講強大國防建設、講愛國名人故事、講發展宏偉藍圖等。宣講時,“五老”們還適時開啟互動模式、添加趣味活動、實行獎勵機制,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不少學生還寫出了感人至深的聽后感。
為爭取物超所值 實踐活動是經常
“要讓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就必須讓行之有效的活動參與進來。”近年來,瀘州市關工委巧借重大節慶時段,適時開展青少年喜歡的演講、征文、歌詠等活動,達到以賽促學、以學促行、以行促效的初衷。一般是學校初賽、縣級復賽、市級決賽層層推進、層層落實。江陽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周曉勤說:“市關工委組織的每次活動,我們都倡議所有基層學校全員參與。因為獲獎的畢竟只是少數精英,更多青少年在活動中得到提升才是我們的目的。”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實施的第一年,瀘州市關工委的慶祝實踐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網上祭英烈”有30余萬學生參加、夏令營覆蓋到所有區縣、“童心向黨”線上活動曬出數千件文藝作品、“禮贊新中國”演講比賽正如火如荼開展……在“五老”的鼓勵和帶動下,廣大青少年課余走出校園、走出家門,用實際行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追求潤物無聲 打造基地為補充
每逢節假日,不少戴著“酒城五老”小紅帽的爺爺奶奶,奔走在龍透關瀘順起義舊址、瀘州市烈士陵園、況場朱德舊居等地,義務為青少年講愛國故事、革命故事、初心故事。據瀘州市關工委宣講團團長虞潛介紹:“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很多處,‘五老’本著自愿、就近原則,常年和青少年一起進步。”在太平古鎮長征街,就有“四渡赤水”見證者車盛寅和紅軍后代胡敬華兩位老人,他們堅持給過往游客和中小學生“紅軍故事天天講”,先后被評為“中國好人”。
“言傳身教必不可少,潤物無聲更為重要。”瀘州市關工委教工委主任袁華濱說:“這些年,我們牽頭在學校打造了很多基地,就是要成為廣大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補充。”在瀘州市關工委的支持和指導下,不少學校因地制宜建起了勞動實踐、文化傳承、科普實訓等教育基地。在基地的實際運行中,有機浸潤家國情懷,很多“五老”因此被聘為“校外輔導員”。“輔導員”掌控好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有效銜接,“一老一小”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收獲其中。(何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