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量身定制”
四川全力探索“一老一小”服務體系
10月15日,全國“一老一小”經驗交流現場會在瀘州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四川是人口大省,2023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68.0萬人,居全國第五位。60周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口1816.4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總數21.7%,老齡化率居全國第三位。截至2023年底,全省3歲以下嬰幼兒163.7萬人,即將進入“超少子化”階段。全省人口面臨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推進“一老一小”相關工作四川有何探索?
圍繞“專精特新”制定政策舉措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四川圍繞“專精特新”做文章,制定諸多政策舉措。
突出“專”字,四川聚焦“一老一小”服務短板,制定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等文件,主動把成熟的經驗做法上升到立法高度。
“精”則體現在四川明確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以服務老人為例,針對80歲以下老年人,強化社區居家養老功能,積極探索城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新模式;針對80歲以上老年人大力推進醫養結合,鼓勵組建醫療養老聯合體。
“特”則是指四川主動探索制定地方標準,出臺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修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將兒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務納入保障范圍。
圍繞“新”字,四川瞄準發展“一老一小”產業是適應人口變化趨勢,打開內需新空間的有效路徑。
結合實際“量身定制”諸多行動
除了圍繞“專精特新”做文章進行省級層面的探索,省內各地也結合實際“量身定制”諸多行動。
作為全國首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自貢市在全省率先探索老年助餐、老年賽事服務模式,啟動建設養老社區,老年用品市場服務新場景。攀枝花在全國率先制定9項醫養結合地方標準,建成“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康養機構+嵌入醫療”等5種醫養結合模式。瀘州市則以“長樂瀘州”養老模式、“1573”普惠托育模式為抓手,推動“一老一小”事業高質量發展。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四川將精準對接“一老一小”服務多元化需求,完善資源規劃布局,推動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以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程等“五大重點工程”為抓手,全力探索“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四川路徑。(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瀘州觀察 郭蕎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