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敘永實踐”
近年來,瀘州市敘永縣立足中度老齡化縣情,聚焦人口老齡化趨勢,堅持客觀把握老齡社會發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探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敘永實踐”。
準確識變,繪就體系建設“一張圖”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敘永縣現有常住人口55.29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47萬人(城市老人約3.55萬人,農村老人約7.9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0.7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8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5.94%,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分別上升5.89%和5.57%,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面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趨勢,敘永縣委、縣政府將人口老齡化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應對,將老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為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敘永縣制定實施《敘永縣老齡化事業和養老服務“十四五”規劃》《敘永縣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全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敘永縣根據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劃分的縣域片區,依托片區中心鎮區位較優、醫療條件較好、配套設施完善等優勢,重新對全縣養老設施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和系統調整,在縣級設“1”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統籌指導全縣養老工作;按照服務需求設立“2”個功能中心,補齊功能短板;在片區中心鎮設“N”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優化片區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將撤并后的空置敬老院打造為城鄉互助養老點、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站點,推動構建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到2035年實現“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戰略目標,形成具有“敘永特色”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模式。
科學應變,織密養老服務“一張網”
老年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相匹配的服務體系,為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敘永縣堅持牢牢把握養老服務重在基層的規律特點,積極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推動構建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失能照護為重點,居家社區機構協調貫通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
重點建設縣失能照護中心,引入專業服務團隊管理運營,配足護理床位和護理人員,以全托式專業照護服務為主,集中供養83名意愿入住的失能特困老人和15名經濟困難失能老人,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照料。
為著力破解居家養老困局,敘永縣分區域包保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不斷健全留守老人定期巡訪工作機制,為1.4萬名特殊困難老人購買上門居家養老服務,為108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依托城鄉社區治理項目,敘永縣發動老年大學師生力量,搭建“夕陽如燭”治理學院,動員鼓勵400余名社區老齡骨干、低齡老人等,積極參與理論學習、技能培訓,開展“牽手你我他”“傳遞關愛·溫暖同行”系列活動,助力困難、高齡老人日常生活。
同時,敘永縣還穩步推進“醫養結合”模式,整合養老和醫療衛生資源,在縣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內設老年病科,縣中醫院指派一醫一護人員值班值守,為老人完善健康檔案、提供健康巡診和用藥指導,開通院內老人門診、住院“綠色通道”,確保院內入住老人小病不出院、重病能急診。截至目前,敘永縣25所養老機構均與醫療機構簽訂了“醫養結合”合作協議。
主動求變,謀定提質增效“一盤棋”
立足全縣老齡事業發展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改革現狀,敘永縣謀定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從“有”向“優”再次提質升級。
用好新技術,探索搭建全縣老年人數據庫,開展“智慧型”養老服務試點,通過線上實時收集老年人健康數據、問題需求等,精準傳達至相應服務機構,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理療、精神慰藉等服務,推動養老服務智慧化、數字化轉型。
培育新人才,舉辦護理人才能力提升培訓7期420余人次,鼓勵動員169名從業人員參與社會工作師、養老護理員等考評,為68名專職人員、19名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發放崗位補助、從業年限補助,實現全縣老齡工作專業人才總數增長47%,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拓寬新賽道,敘永縣立足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現狀,圍繞構建老年助餐服務網絡、健全康養產業體系、深化“醫養結合”模式等重點領域,探索培育養老服務主體產業、關聯產業和衍生產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釋放養老消費潛力,不斷壯大全縣銀發經濟規模。
下一步,敘永縣將堅持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不斷開創老齡事業新局面,助力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新時代鄉村振興烏蒙示范建設,讓全縣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于凌、李洪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