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千名“五老”同講紅課 百萬學子共話傳承
在川南赤水河畔的太平古鎮長征街,有一位古稀老人,在自家院壩自設講堂,常年義務為過往游客、中小學生講述紅軍長征故事。他就是“中國好人”、“酒城五老”、紅色宣講員胡敬華。他說,“每年暑假來重走長征路的青少年特別多,我有時一天要講五六場。”“作為紅軍后代,我生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完全有責任把紅色故事一直講下去。”
近日,瀘州市關工委執行主任喻雙在接受采訪時說,“讓有故事的人講故事,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我們要通過‘五老’宣講等行動,讓瀘州百萬青少年在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多年來,廣大“酒城五老”積極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大力開展紅色傳承宣講。喻雙表示:“全市每年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1000場次以上,受益學生遠超30萬人次。”據悉,僅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古藺縣就有200余“五老”進校宣講紅色文化,10萬多中小學生受教。
古藺縣關工委長征精神報告團團長王海清的《四渡赤水的奇、險、難、懸》《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的唯一春節》等從縣內講到省外;敘永縣關工委執行主任張德全講“石廂子會議”、合江縣關工委執行主任宋曉紅講“石頂山起義”、古藺縣關工委執行主任孫克剛講“賀子珍托孤”等深受青少年喜歡。
為了豐富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全市各級關工委深挖瀘州紅色資源,打造了“四渡赤水”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36個,編寫了《歌聲中的黨史故事》《畫說四渡赤水》等紅色教材,組織藝術團編排演出《穿越時空的紅色家書》《赤水河上的密電碼》等經典劇目,推出了《行走的黨史課堂》《清澈的愛,只為祖國》等線上紅色教育作品。
2013年,在瀘州市關工委的努力爭取下,全市建起6所“四渡赤水紅軍小學”,常年服務青少年10000余人,并有效向川南黔北輻射。“酒城五老”指導紅軍小學講好紅色故事、誦讀紅色經典、傳唱紅色歌曲、觀看紅色影視、參觀紅色基地、走訪紅色榜樣等,積累了很多青少年紅色教育經驗。這些經驗多次被復制、改良,成為瀘州紅色教育又一品牌。
在紅色基因浸潤行動中,瀘州市關工委倡導 “不落下一個”原則、堅持“大思政”理念,正確處理好“育才”與“育人”的關系。把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是瀘州市紅色傳承教育的又一重大舉措。在實踐中,學校主動與高校參與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思政教師與校外人士相結合、全員提升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等效果明顯。
2023年初,在瀘州市關工委的指導下,由市內古藺縣、敘永縣、合江縣牽頭組織的“川滇黔赤水河流域紅色特教聯盟”在古藺簽約。來自3省8縣(市)特殊教育學校每年開展2次研討活動,旨在促進區域間交流合作,用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精神鼓舞廣大“折翼天使”身殘志堅、奮發圖強、報效祖國。“聯盟”運行近兩年來,已取得了不少可喜成績。(何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