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四川發布工業領域激勵政策
生產規模同比增長超20% 最高獎1000萬元
記者10月13日獲悉,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近日印發了《落實省政府〈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工業領域有關政策的工作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從實施綠色低碳制造業企業用能激勵、支持緩解工業企業融資難、實施工業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激勵、實施工業企業生產增長激勵、實施汽車企業轉型升級激勵、繼續實施“轉企升規”激勵六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工業領域有關政策措施支持范圍、支持對象、支持標準、支持方式等內容,管好用好政策資金。
綠色低碳制造業企業用能激勵
最高3000萬元支持
《細則》指出,實施綠色低碳制造業企業用能激勵。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鼓勵市(州)加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用能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市(州),省級財政按照市(州)實際支出資金的35%給予支持,單個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給予符合條件的市(州)激勵,由市(州)按政策激勵企業。政策期內采取“先預撥、后清算”的方式進行支持。
基本條件為:申報市(州)已實施光伏、鋰電等綠色低碳制造業企業用能激勵,相關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60%(含)以上,月度用電量1000萬度(含)以上(企業在同一市(州)有多個基地的,用電量合并計算)且相關企業近3年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
支持緩解工業企業融資難
對應急轉貸業務給予補助
支持緩解工業企業融資難。《細則》明確,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對市縣依法合規設立穩增長應急轉貸資金池的,省級財政按一定比例對資金池給予資金占用成本補助。補助直接給予符合條件的應急轉貸資金池運營管理法人單位。
對政策期內累計發生應急轉貸業務5筆(含)以上的,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業務補助,補助標準為:單筆應急轉貸業務金額×(同期1年期LPR÷360天)×單筆業務應急轉貸天數。應急轉貸資金池須由省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牽頭成立,應急轉貸業務開展對象須為工業企業。
工業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激勵
最高1500萬元補助
實施工業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激勵。《細則》指出,對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按期新建成投產且新增生產規模2000萬元以上的省級重點工業項目(需納入省500個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清單),省級財政按核定項目設備(含軟件)投資的5%給予激勵,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重點產業建圈強鏈,促進重點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發展。其中:較備案核準時限提前2個月以上竣工投產的項目,最高補助標準提高至1500萬元。
支持時間節點方面,按照成熟一個、審核一個、先報先得、小批量多頻次安排下達資金。申報項目需取得備案(核準)、環保、安全和節能等前期審批手續,提供項目專項竣工審計報告,項目單位近3年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
工業企業生產增長激勵
最高可獲1000萬元
《細則》明確指出,實施工業企業生產增長激勵。對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2024年生產規模50億元以上,2024年1月至9月生產規模保持正增長,生產規模比上年同期增長10%—20%、20%以上的工業企業,省級財政分別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同比增長率按“2024年1月—12月”和“2025年1—3月”兩個時段計算,且均需達到10%(含)以上。兩個時段增長率均超過20%(含)以上的,給予1000萬元激勵;其中一個時段增長率未達到20%(含)以上的,給予500萬元激勵。
年生產規模50億元以上,生產規模在2024年1月至9月基礎上由負轉正的工業企業,省級財政給予300萬元激勵。同比增長率按“2024年1—12月”和“2025年1—3月”兩個時段增長率計算,且兩個時段增長率均為“正”增長的給予300萬元激勵,其中有一個時段為“負”增長的不予激勵。
對年生產規模1億元以上,生產規模比上年同期增長10%—20%、20%以上的專精特新中小工業企業,省級財政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激勵。
汽車企業轉型升級激勵
單個企業最高5000萬元
《細則》提出,實施汽車企業轉型升級激勵。對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產量20000輛以上、重型商用車產量5000輛以上的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在前兩年同期平均銷售量基礎上,對增量部分給予激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其中: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每輛2000元;重型商用車每輛5000元。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量,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增產激勵,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轉企升規”激勵
“小升規”工業企業戶均8萬元
繼續實施“轉企升規”激勵。《細則》指出,對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轉企升規”企業戶數增加的市(州),省級財政給予激勵。“個轉企”戶均標準為0.6萬元,“小升規”工業、服務業、商貿業企業戶均標準分別為8萬元、4萬元、2萬元。
支持方式和標準方面,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通過“免申即享”的方法,根據各地“小升規”工業企業入庫戶數,按照“戶均標準8萬元”對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局給予激勵。根據省市場監管局核定的“個轉企”戶數,按照“戶均標準0.6萬元”對市(州)給予激勵。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