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生態·促發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 四川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近期,四川省委網信辦深入組織開展“凈生態·促發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加強網上涉企侵權信息內容管理,依法依規對侵犯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信息進行了處理。截至目前,全省共受理涉企網絡侵權類舉報線索6873條,處置信息4476條,處置賬號159個,關閉假冒仿冒企業網站21個,切實維護了435家企業合法權益。
典型案例
案例一:歪曲解讀企業財務數據 誤導社會公眾
省內一國有企業舉報,一自媒體賬號歪曲解讀其所屬公司財務數據,惡意炒作國有企業接手后發生巨額虧損。經企業提供材料表明,文章所述虧損數據與客觀情況不一致。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清理處置。
案例二:假冒國有企業注冊賬號
有網民舉報,一微信公眾號以成都某某公司為名假冒國有企業進行注冊,并發布多篇誤導性信息。經核查,未發現有該名稱的國有企業注冊登記信息。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對該微信公眾號進行關閉處置。
案例三:炒作企業正常人事變動 唱衰企業發展前景
省內一民營企業舉報,一自媒體賬號發文對企業正常的人事變動惡意炒作,唱衰該企業發展前景,使用“一路狂瀉”“豪賭”等具有明顯夸張或帶有負面誤導傾向的詞句表述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經網信部門綜合研判,督促該自媒體賬號對文章不當用語進行處理。
案例四:蹭炒涉企熱點 侵害企業家聲譽
省內一國有企業舉報,一自媒體賬號利用該企業換屆的重要時間節點制造話題,發布企業主要領導的不實信息,以“已經走過了風雨飄搖的一年”“員工收入大幅增加”等明顯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侵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經向該企業和其主管部門核實,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清理處置。
案例五:歪曲解讀企業年報 干擾企業正常經營發展
省內一金融企業舉報,一自媒體賬號惡意解讀企業年報信息,利用“破產”“倒閉”等詞匯吸引眼球,大肆渲染企業營收情況,唱衰企業發展前景。該文章未經求證憑空捏造事實,嚴重損害企業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清理處置。
案例六:散布虛假不實信息 損害企業品牌形象
省內一民營企業舉報,一自媒體賬號在未核實產品具體參數的情況下,發布測評文章詆毀某型號投影儀含有有害藍光、傷害用眼等內容,損害企業品牌形象。經企業提供產品規格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清理處置。
案例七:編造企業違規虛假信息 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有網民在多個網絡平臺發布崇州某公司存在偷稅漏稅、克扣工資等情況。經公安機關核查,劉某因對該公司不滿而故意編造虛假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公安機關依法對該網民予以行政處罰。網信部門已督促網站平臺進行清理處置,并同步發布辟謠文章,還原事實真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