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帶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建體育強市 達州跑出新速度
9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達州市慶豐收活動——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舉行,全市9支隊伍參與比拼,最終達川區代表隊、開江縣代表隊分獲冠軍和亞軍。在此之前,2024年達州市“奔跑校園”中小學生校園籃球、足球周末聯賽開賽,全市68所中小學的102支代表隊參賽,預計持續到12月。
在這兩項活動的開幕式上,都提到了達州籍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上取得的佳績:5人參賽,2人奪金、3人摘銀,奪牌率100%,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參賽人數和奪牌數均位居全省第一。
群眾體育連續開展,競技體育火熱“出圈”,達州體育事業正大步前行。近年來,達州以規劃引領,持續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和提升競技體育競爭力,建設體育強市跑出新速度。
政策推動
解決“體育鍛煉去哪兒”
“體育鍛煉去哪兒”是群眾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達州連續印發多份政策文件,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
達州市文體旅游局社會體育科負責人徐華英介紹,當地從體育設施補短板和普及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兩方面發力,努力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讓體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如2022年7月印發的《達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提出,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和實現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而此后出臺的《達州市加快建設新時代體育強市實施方案》則明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到203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5平方米。
覆蓋面廣泛的賽事活動,能對群眾參與體育鍛煉起到集聚和推動作用。達州對市、縣、鄉、村四級每年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的次數做了明確,力爭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賽事。
此外,為著力提升當地競技體育水平,達州還采取強化基礎項目、鞏固優勢項目、培育潛力項目、提升短板項目的思路,分層次、有側重地推進競技體育發展,目前已建立以市體育運動學校為龍頭、各縣(市、區)發展2—3個競技項目為支撐、多點外訓為補充的工作格局,聯合打造拳頭競技項目,并建立多級青少年競賽體系,完善體育后備人才選拔輸送機制。
扎牢基礎
破解“人才培養如何做”
天氣轉涼后,達州市蓮花湖片區的萬家河濕地公園里,新建的籃球場、乒乓球場就熱鬧起來。這里已經成為周邊多個小區居民健身運動的首選。
要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需要引導更多人參與健身,做大體育人口基數。其中,體育設施建設是基礎,而達州是一座山地城市,城市空間相對緊張,在體育設施建設過程中集約化利用土地尤為重要。為了讓群眾“舉步就可便捷健身”,達州堅持“見縫插針”新(改擴)建運動場地,圍繞人群集中區域完善體育設施。
此外,引導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要從群眾基礎好的項目做起。達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黨支部委員倪挺說,當地調研分析后發現,乒乓球、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項目在達州的群眾參與度高,當地將這些項目的賽事列入優先支持范疇。
“參與某項運動的人足夠多,才有可能選拔和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達州市文體旅游局競賽訓練科科長吳英介紹,當地還重視青少年運動員選拔,在全市各中小學打造特色課程,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
目前,達州已有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4所,開設籃球、足球、田徑等項目20個,常年在訓隊員1500余人。同時,達州還與一批學校共建運動隊,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走向市場化。
做強品牌
力求賽事活動多“上新”
“今年已完成44個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項目申報,爭取補助資金3200萬元,加快推進體育設施建設。”吳英介紹,以城市運動公園為代表,近年來,一批群眾性運動基礎設施相繼“上新”,達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十二五”末的0.62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35平方米,到2023年,增至2.57平方米。
用好體育場所,達州市文體旅游局出臺“體育場所對外開放管理辦法”,全市公辦體育場館和健身場所年均服務群眾200萬人次以上。
政策扶持推動,達州迎來多項重要賽事。今年,達州舉辦全國女子曲棍球冠軍杯賽、四川省U系列拳擊錦標賽、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前站賽等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活動8項次。達州也積極組隊參賽,通過“以賽代練”“以賽代訓”,不斷鞏固提升競技水平,固強補弱競技項目。
運動氛圍濃厚,達州群眾體育賽事也不斷涌現。如今“百城千鄉萬村·社區”足球、籃球聯賽和“巴人故里”達州半程馬拉松等已成為達州當地的“現象級”賽事。今年,達州還新舉辦了渝·浙·川城市足球交流賽、“大三峽、大巴山”羽毛球團體邀請賽、“巴渠巾幗杯”全民健身羽毛球聯誼賽等賽事,擴大區域交流范疇。
“達州健兒在巴黎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是達州體育發展進步的集中體現。”吳英說,達州將努力推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帶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城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