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穩住電力負荷 《十條措施》見實效
8月27日,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2024年成都市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進一步挖掘市內發電資源,引導企業高溫避峰生產、低碳為民。
當下,《十條措施》提到的補貼事項如何申請、實施細則何時發布,成都電網運行情況等問題備受企業和市民關注。9月14日,記者帶著相關問題,專訪了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電力處及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并走訪了部分企業。
政策端:《十條措施》實施細則即將發布
記者了解到,《十條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對工業企業自發電給予補貼、鼓勵工業企業壓減電量、對非工業市場主體自發電給予補貼、鼓勵錯峰充電和車網互動、節約使用部分場所空調、實行路燈電量減量運行、厲行低碳辦公、鼓勵市民節約用電、嚴懲哄抬價格行為、關心關愛特殊人群。
就主要內容分析,《十條措施》包含自發電獎補、節約用電倡導、懲戒哄抬價格和關愛特殊人群4大板塊。例如,工業企業層面,“對工業企業利用自有(或租用)發電設備發電的,按1元/度給予補貼。”“對工業企業主動壓減電量生產運行且壓減用電量5萬度以上的,按照實際壓減用電量1元/度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
據悉,《十條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4年9月30日。本措施中相關資金獎補事項可延伸至2024年7月1日起在四川省發布電力需求側市場化響應期間,即省上發布電力需求側市場化響應期間。“需特別提醒的是,有效期到9月30日,并不是申報補助在9月30日前完成,而是這期間自發電或壓降電量的才能享受補貼。”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電力處相關負責人解讀道,具體補貼申報時間和截止時間后期會在官網上發布。
目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電力處正對《十條措施》展開配套研究出臺實施細則,后續會在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官網公開發布,企業可在官網查看,準備相關申請資料。
企業端:響應號召壓減用電量,積極申報獎補
《十條措施》發布后,企業是如何積極響應的,而政策本身又為企業帶來哪些助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14日走進川開電氣工業園等企業實地探訪。
分布式光伏發電以及儲能系統是公司應對高溫的“法寶”。記者在川開電氣園區看到,不少廠房屋頂鋪設了總面積過萬平方米的光伏板。“川開光伏總共裝機是1.72兆瓦,總共6880個光伏組件。按照目前的天氣來看,一天可以發4000度到5000度電左右。”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介紹,這些電能優先用于園區內的生產活動,而多余的電量則反饋給電網進行銷售,平均節省了約30%的用電成本。對新近出臺的《十條措施》,李軍豎起了大拇指。其中“對工業企業自發電給予補貼”“鼓勵工業企業壓減電量”“鼓勵錯峰充電和車網互動”三條,他認為:“不僅減輕了我們的運營成本,也讓我們看到了智能微電網的市場價值。”
年產超6000萬條全品系輪胎的四川遠星橡膠有限公司,用電量較大。8月下旬,企業響應市上號召,主動壓減用電量幾十萬度。《十條措施》中的獎補措施,讓遠星橡膠董事長趙春感慨良多:“可以看出來,成都市對企業的關心與支持一以貫之。”他已將新政全文轉給企業辦公室專題研究,積極準備申報材料,對應新政第二條進行申報。
供電端:持續提檔升級,安全承載能力足夠
成都電網是四川省最大的負荷中心,全國最重要、結構最復雜的超大城市電網之一,最大用電負荷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位。近十年來,成都市居民最大用電負荷年均增速17.7%,超過GDP增速,超大城市用電特征明顯。
“秋老虎”余威之下,成都電網運行狀況如何?國網成都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程華介紹,為做好成都電力保供,成都電網今年集中投運17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新增變電容量457.83萬千伏安、輸電線路156.21公里,推動成都電網安全承載能力歷史性邁上2040萬千瓦新臺階。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發揮大電網互聯的優勢,在夏季用電高峰調度省外電源滿負荷輸送四川電網,省能源局和省電力公司也全力支持成都市電力供應。西部地區首個市級虛擬電廠也發揮其調節能力,可調控負荷最高達40.87萬千瓦,積極調用中創新航等集中式儲能削峰填谷靈活調節能力,實現2萬千瓦頂峰出力。
9月6日開始,成都地區的溫度較前期明顯下降,最高氣溫在35℃以內,空調負荷下降,成都市用電需求放緩。程華表示:“雖然目前負荷仍高位運行,但電網安全承載能力能夠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請廣大市民朋友放心。”(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劉泰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